任务二 财务管理目标选择与协调

任务引入

天桥商场是一家老字号商业企业,成立于1953年,是全国第一面“商业红旗”。20世纪80年代初,天桥商场首先在中国打破了30年工资制,将商业11级改为新8级。1993年5月,天桥商场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1998年12月30日,北大青鸟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北大青鸟通过协议方式受让北京天桥部分法人股股权。北大青鸟出资6000多万元,拥有了天桥商场16.76%的股份,北京天桥百货商场更名为“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桥青鸟公司)。此后,天桥商场的经营滑落到盈亏临界点。面对严峻的形势,公司决定裁员,以谋求长远发展,于是就有了下面一幕。

1999年11月18日下午,北京天桥商场里面闹哄哄的,商场大门也挂上了“停止营业”的牌子。11月19日,很多顾客惊讶地发现,天桥商场在周末居然没开门。据一位售货员模样的人说:“商场管理层年底要和我们终止合同,我们就不给他们干活了。”员工们不仅不让商场开门营业,还把货场变成了群情激愤的论坛。1999年11月18日~12月2日,对北京天桥北大青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和广大员工来说,是黑色的15天。在这15天里,天桥商场经历了46年来第一次大规模裁员,天桥商场被迫停业达8天之久,公司管理层经受了职业道德与人道主义的考验,作出了在改革的道路上是前进还是后退的抉择。

经过有关部门的努力,对面临失业的职工的安抚有了实际的举措,公司董事会开会决定,同意给予终止合同的职工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并同意参照解除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对283名终止劳动合同的职工给予人均1万元,共计300万元左右的一次性经济补助。至此,这场风波总算平息。任务要求如下。

1.天桥青鸟事件给你什么启示?

2.从以上公司介绍的情况看,你能否推断该公司的财务目标。

3.你认为天桥青鸟的最初决策是合理的吗?后来的让步是否合适?

相关知识

一、企业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并且受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不同的企业目标对财务管理有不同的要求。

(1)生存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2)发展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3)获利目标及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又称理财目标,它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以下4种观点。

1.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一般指税后利润总额的最大化。

(1)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优点。

① 利润额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收入和经营费用的差额,是按照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加以计算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

② 利润是增加投资者投资收益、提高职工劳动报酬的来源,也是企业补充资本积累、扩大经营规模的源泉。

③ 提倡企业最大限度地谋求利润,对于改变人们对利润的偏见,扬弃“产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2)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

① 这里的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② 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的资本之间的关系,因而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之间的比较。

③ 在市场风险逐渐增加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资本规模的无度扩张,这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④ 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如忽视产品开发、人才开发、生产安全、技术装备水平、生活福利设施和履行社会责任等。

2.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

资本利润率是利润额与资本额的比率。每股利润是利润额与普通股股数的比值。这里的利润额指税后净利润。

(1)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优点。把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同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数进行对比,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期间之间进行比较,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异。

(2)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

① 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② 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3.股东财富最大化

现代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由受委托的经营者负责处理,经营者应最大限度地谋求股东或委托人的利益,而股东或委托人的利益目标则是提高资本报酬,增加股东财富,实现权益资本的保值、增值。人们往往用股票市场价格来代表股东财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在一定条件下也就演变成股票市场价格最大化这一目标。

(1)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优点。

①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② 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未来预期的利润对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③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2)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缺点。

① 它只适用于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则很难适用。

② 它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

③ 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

尽管股东财富最大化存在上述缺点,但如果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高度发达,市场效率极高,上市公司可以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

4.企业价值最大化

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集合,不能只考虑股东的利益,而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企业价值不是账面资产的总价值,而是企业全部财产的市场价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获利能力。投资者在评价企业价值时,是以投资者预期投资时间为起点的,并将未来收入按预期投资时间的同一口径进行折现,未来收入的多少按可能实现的概率进行计算。可见,这种计算办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问题。企业所得的收益越多,实现收益的时间越近,应得的报酬越能够确定,企业的价值或股东财富也就越大。

(1)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优点。

① 该目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合理选择投资方案,有效筹措资金,合理制定股利政策等。

② 该目标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大,会促使企业资产保值或增值。

③ 该目标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④ 该目标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资金通常流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或行业,这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2)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缺点。

① 对于股票上市企业,虽然可以通过股票价格的变动揭示企业价值,但是股价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特别在即期市场上的股价不一定能够直接揭示企业的获利能力,只有长期的趋势才能做到这一点。

② 为了控股或稳定购销关系,现代企业往往采用环形持股的方式,相互持股。法人股东对股票市价的敏感程度远不及个人股东,对股价最大化目标没有足够的兴趣。

③ 对于非股票上市企业,只有对企业进行专门的评估才能真正确定其价值。而在评估企业的资产时,由于受评估标准和评估方式的影响,这种估价不易做到客观和准确,这也导致企业价值确定的困难。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协调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在这一目标上,财务活动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如何进行协调是财务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具体内容有以下两个方面。

1.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与协调

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直接反映了企业所有者的利益,而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只得到薪金(工资),与企业的长远收益没有直接的关系。经营者与所有者的主要矛盾就是经营者希望在提高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同时,能更多地增加享受成本,而所有者和股东则希望以最小的享受成本支出带来更高的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

为了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在实现理财目标上存在的矛盾,企业应当建立激励和制约机制。

(1)建立激励机制。通常可采用以下激励方式:① 适当延长经营者任期;② 实行年薪制;③ 实行绩效股。

(2)建立约束机制。经营者背离所有者的理财目标,其条件是双方的信息不一致,经营者了解的信息比所有者既多且早,因而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要加强对经营者的监督,并采取必要的制约措施:① 实行经营状况公开制度;② 实行对经理的约束制度;③ 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

2.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与协调

所有者与债权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所有者可能未经债权人同意,要求经营者投资比债权人预计风险更高的项目,这增大了偿债的风险,债权人的负债价值也必然会实际降低。项目成功,额外的利润会被所有者独享;项目失败,则债权人要与所有者一起承担由此而造成的损失。其次,所有者与股东未征得现有债权人的同意,要求经营者发行新债券或举借新债,这会导致旧债券或老债券的价值降低。

为协调所有者与债权人的上述矛盾,通常采用以下两个方法。

(1)限制性借债。

(2)收回借款或不再借款。

任务实施

宏伟公司是一家从事IT产品开发的企业。由3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出资100万元,平均分配股权比例共同创立的。企业发展初期,创始股东都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关注企业地持续增长能力,所以,他们注重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这些措施有力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实现了营业收入的高速增长。在开始的几年间,销售业绩以每年60%的递增速度提升。然而,随着利润的不断快速增长,3位创始股东开始在收益分配上产生了分歧。股东王力、张伟倾向于分红,而股东赵勇则认为应将企业取得的利益用于扩大再生产,以提高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实现长远利益的最大化。由此产生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坚持企业长期发展的赵勇被迫退出,出让持有的1/3股份而离开企业。

但是,此结果引起了与企业有密切联系的广大供货商和分销商的不满,因为许多人的业务发展壮大都与宏伟公司密切相关,他们深信宏伟公司的持续增长能力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机会。于是,他们威胁如果赵勇离开企业,他们将断绝与企业的业务往来。面对这一情况,企业两位股东提出他们可以离开企业,条件是赵勇必须收购他们的股份。赵勇的长远发展战略需要较多投资,这样做将导致企业陷入没有资金维持生产的境地。这时,众多供应商和分销商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有的主动延长应收账款的期限,有的预付货款,最终使赵勇又重新回到了企业,成为公司的掌门人。

经历了股权风波后,宏伟公司在赵勇的领导下,不断加大投入,实现了企业规模化发展,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企业的竞争力和价值不断提升。

思考:

1.赵勇坚持企业长远发展,而其他股东要求更多分红,你认为赵勇的目标是否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相矛盾?

2.拥有控制权的大股东与供应商和客户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是否矛盾,应如何协调?

3.像宏伟这样的公司,其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合二为一的,这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