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它定会打动什么人的心弦;
也许,依靠命运的保佑,
我所写下的这些诗篇,
不会被勒忒河[34]的流水冲走;
也许(多么迷人的希望!)
将来会有这样一个文盲,
指着我著名的肖像说一声:
这好像是一位什么诗人!
敬请你接受我感激的心意,
崇拜温和的阿奥尼德的人[35],
是你啊,肯在自己记忆中保存
我那些信笔涂抹的诗句,
我多么感谢你意厚恩宽,
肯伸手摸一摸老年人的桂冠![36]
[1] 普希金写完第一章后,立即开始写第二章,1823年12月8日写完。1824年他又曾补充和删改过。这章单独出版是在1826年10月。作者当时注明:“写于1823年”。1830年5月第二次印刷。
[2] 第一个题词引自罗马诗人贺拉斯(公元前65—公元前8)的《讽刺诗》第2部第6节。原文为拉丁文:O rus!(意为:“啊,乡村!”)普希金利用这句话和下一句俄语的“啊,罗斯!”在发音上的巧合,痛苦地暗示他在1824年8月9日至1826年9月4日这段流放农村的日子中的所见所闻。
[3] “罗斯”是俄罗斯的古称,这是一种对祖国更为亲切的称呼。俄国诗人们常这样使用。
[4] 森林女神,原文的音译是德律阿得斯,希腊神话中的树仙,森林女仙。
[5] 手稿中对这一行诗有一个附注:“供检查官选用,原句应为‘墙上挂满历代祖宗的肖像’。”结果检查官果真采用了现在这一句。
[6] 指奥涅金死去的伯父。
[7] 故事发生在1820年(全书结束是在1825年春天),这个老头儿却还在读十二年前的历书。
[8] 这一行在草稿中是:隐居的自由播种者在自己的荒村里。
[9] 徭役制即农奴为地主服役,地租制是向地主交付一定数量的实物或现金以减免劳役。虽然同样是残酷的剥削,但后者使农奴可以稍有自由。在当时,这是一种进步的表现。
[10] “共齐会”应该是“共济会”。这些土地主把它无知地误读了。此处译作“共齐会”,以示音误,也表示它的毫无意义。“共齐会”这个词不是普希金的创造,是同时代的剧作家格里鲍耶多夫在他的《智慧的痛苦》中首先使用的。在该剧中,一位莫斯科贵族用这个词来评论剧中的正面主人公恰茨基。共济会是当时西欧的一种宗教秘密组织,传入俄国后,被先进青年们利用来宣传反沙皇思想。因此一般人认为共济会员是危险人物。1821年亚历山大一世下令禁止了这个组织。
[11] 哥廷根,德国城市,1737年哥廷根大学成立,从此闻名欧洲。
[12] 康德(1724—1804),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奠基人之一,对哥廷根大学的教授们有很大影响,当时的俄国留学生也通过这些教授受到了他的影响。
[13] 指当时在德国占统治地位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潮。
[14] 席勒(1759—1805),德国诗人。
[15] 指诗歌。
[16] 原文为斜体字。
[17] 这里指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18] 人生和命运,在草稿中是“沙皇的命运”。
[19] 北国,普希金时常把俄国称作“北国”。
[20] 理查逊(1689—1761),英国小说家,创作过一些描写家庭生活的劝善小说。代表作有《帕美拉》《克拉瑞萨》《格兰狄生》等。
[21] 此处指卢梭的几部小说:《爱弥儿》《新爱洛绮丝》等。
[22] 格兰狄生,理查逊的小说《格兰狄生》中的主人公。
[23] 勒甫雷斯,理查逊的小说《克拉瑞萨》中的主人公,一个专门玩弄女性的年轻人。
[24] 普拉斯科菲亚,粗俗的名字。
[25] 波林娜,高雅的名字。
[26] 赛林娜,高雅的名字。
[27] 阿库里加,粗俗的名字。
[28] 谢肉节,大斋节前的一周,俄国人习惯这时大吃荤腥,过了这段时间便要吃素。
[29] 降灵节,复活节后第七个星期日,俄国人在这天用独活草给祖先扫墓。
[30] 克瓦斯,俄国农民习惯饮用的一种自制清凉饮料。
[31] 珀那忒斯,罗马神话中的家神。
[32] 原文为英语。
[33] 奥恰科夫奖章,奥恰科夫是土耳其的一个要塞。1788年俄军将领苏沃洛夫攻克这座城市,为纪念胜利,俄国政府颁发了这种奖章。
[34] 勒忒河,神话中的忘川。
[35] 崇拜温和的阿奥尼德的人,即诗人,阿奥尼德是希腊神话中缪斯的别名。
[36] 普希金在皇村学校读书时的老师加里奇(1783—1848)在讲授古典文学课时,开头总爱说一句:“现在,让我们来摸一摸老年人的桂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