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物流发展的经济环境

2012年,中国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消费持续增长,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物流业保持了平稳增长,与民生相关的物流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国民经济增速大幅下降,世界经济复苏依旧十分缓慢,使得物流业的增速有所下降,国际物流增速全面下滑。同时,经济运行中的要素成本较高,物流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一、国民经济缓中企稳,物流业保持平稳增长

2012年,中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缓中企稳的运行状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9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但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转型等综合因素影响,按可比价格计算,2012年GDP增速仅为7.8%,创2002年以来的最低增幅,表明中国经济从“持续高速增长阶段”开始进入“中速增长阶段”。2002—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速如图1-1所示。

图1-1 2002—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2002、2003年的数据来源于2002和200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012年的数据来源于2008和201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尽管经济增速持续回落,但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不断优化。2012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1.8%,比资本形成的贡献率高出1.4个百分点,继续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初步形成;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为50.4%,比2011年上升了1.6个百分点;受国际贸易和我国进出口总额增速大幅下降的影响,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2%,但比去年增加2.1个百分点。2002—2012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如表1-1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相关数据整理。伴随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中国物流业也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但增速有所下降。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177.3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但增幅较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全国物流业增加值3.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增速比上年下降了4.8个百分点(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2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2013-02-26.)。

二、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际物流增速全面下滑

2012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明显减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2012年,世界产出增速为3.2%,比2011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先进经济体增速为1.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速为5.1%,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除东盟五国的增速有所提高外,其余各国均呈下滑态势。2011—2012年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及变动趋势如表1-2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3)相关数据整理。

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对全球贸易带来较大冲击,国际市场需求出现萎缩态势,世界贸易总额增速大幅下滑。2012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增速为2.8%,不及2011年增速的一半,增速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2008—2012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速度如表1-3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10—2013)相关数据整理。

针对严峻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措施,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使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了平稳增长,但增速依然大幅下降。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2%,但增速大幅下降了16.3个百分点,增速成为自2000年以来仅次于2009年的又一低点。其中,货物出口总额为2.1万亿美元,增长7.9%,增速下降12.4个百分点;货物进口总额为1.8万亿美元,增长4.3%,增速下降20.6个百分点。净出口总额为0.2万亿美元,同比增加762亿美元(注: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02-22.)。2000—201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速如图1-2所示。

图1-2 2000—201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12)相关数据整理。

2012年,受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速下降的影响,中国国际物流市场规模增速全面下滑。全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为97.4亿吨,同比增长6.8%,增速下降5.1个百分点。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为30.1亿吨,同比增长8.8%,增速下降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77亿标准箱,增长8.1%,增速下降3.3个百分点(注: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02-22.)。民航机场货邮运输量完成541.6万吨,同比下降2.0%。其中,国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385.9万吨,同比增长2.5%,港澳台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20.0万吨,同比下降3.4%;国际航线完成货邮运输量155.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1.7%(注: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航2012年12月份主要运输生产指标统计.http://www.caac.gov.cn/I1/K3/201301/P020130121509617038320.pdf,2013-01-21.)。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物流业投资增速明显提高

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增速逐渐趋于平缓。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增幅下降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0%。东部地区投资15.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中部地区投资8.8万亿元,增长24.1%;西部地区投资8.9万亿元,增长23.1%;东北地区投资4.1万亿元,增长26.3%(注: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02-22.)。

2012年,全年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3.0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提高了7.3个百分点(注: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02-22.),显著高于2011年1.8%的增速。其中,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万亿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并处于历史高位。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加强短板建设,其中,内河建设投资比上年增长23.1%,国省道改造的投资增长5.9%,农村公路投资额也保持增长(注:交通运输部.2012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3-04-25.)。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含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机车车辆购置)完成0.66万亿元(注:铁道部.2012年铁道统计公报.2012-03-13.)。民航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64.6亿元,其中,民航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712.2亿元,比上年增长3.6%(注:中国民用航空局.2012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3-05-20.)。

在近几年投资的拉动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大幅增加,新建铁路投产里程和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同比增幅高达150%左右。2008—2012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如表1-4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2012)相关数据整理。

四、国内消费持续增长,民生物流快速发展

在外需环境严峻、投资高增长不可持续的情况下,提振消费仍是我国扩大内需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201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1%。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2万亿元,增长14.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万亿元,增长14.5%(注: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02-22.)。2008—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如图1-3所示。

图1-3 2008—2012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2012)相关数据整理。

近几年,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兴的商贸流通方式正改变着人们的消费形式。2012年,在各类主要生活用品消费均保持增长的同时,网购物流需求增势迅猛。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万亿元,网购交易额超过1.2万亿元,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3.8%和5.8%(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2年中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3年展望.2013-02-07.)。

国内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消费形式的变化,促进了物流业务的快速增长。全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3.5%,增幅高于社会物流总额13.7个百分点(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2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2013-02-26.)。与电商和网购配套的快递物流实现高速增长,全年完成业务量57亿件,同比增长55%。与民生相关的快递、日化、医疗等部分物流业务同样保持较快增长,成为物流运行中的新亮点(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2年中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3年展望.2013-02-07.)。

五、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物流一体化不断推进

近几年,中国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颁布实施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西部大开发新十年指导意见和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西藏、新疆等地区跨越式发展,通过财政、投资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缩小区域间的差距,使全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东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全国总投资额中占有绝对地位,但比重不断下降,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总投资比重不断上升。区域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东、中、西、东北地区统筹投资、协调发展的局面。2012年,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例为40.5%,比2011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2009—2012年中国四大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占全国总投资额的比重如表1-5所示。

注:固定资产投资按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计算的合计数据小于100%,是因为有部分跨地区的投资未计算在地区数据中。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2012)相关数据整理。

从经济总量看,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东部沿海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东部地区的比重不断下降,区域经济已经进入了相对均衡发展的时期。东部地区占全国GDP的比重由2008年的54.3%下降到2011年的52.0%,2012年前三季度下降为50.1%。2008—2012年全国四大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占全国总量的比重情况如表1-6所示。

资料来源:2008—2012年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年鉴(2009—2012),2012年前三季度数据来自《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下的2012—2013年中国区域经济》,http://www.ceweekly.cn/html/Article/2013012397733.html.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物流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2012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部地区等区域物流一体化积极推进。东部地区加快物流业的转型升级,中西部地区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一批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辐射和集聚作用明显增强,郑州、武汉、西安等一批中西部物流中心城市获得较快发展。

六、要素成本全面上涨,物流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2012年,物流要素成本依然持续上涨。一是燃油价格继续攀升。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八次调整成品油价格,其中4次上调,4次下调,0号柴油价格累计涨幅为290元/吨,平均油价由年初的8270元/吨涨到年末的8560元/吨,上涨幅度为3.5%。二是工资水平提高。为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我国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最低工资标准》中“每两年至少调整一次”的规定,截至2012年9月底,全国共有18个省份先后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达到19.4%(注: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年内出台18省调整最低工资.http://www.e0734.com/2012/1026/109896.html.)。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物流企业的人员工资也不断提高。2012年,物流企业的人力成本平均增长15%~20%。三是物流用地成本增加,大中城市物流业用地及仓库租金再度上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口的仓库租金平均上升20%以上(注:中国物资储运协会.2012年仓储业发展回顾与2013年展望.http://search.10jqka.com.cn/snapshot/news/112f6c1fd046a7fb.html?qs=cl_news_ths&ts=2.)。四是物流企业税负依然较高。物流业被纳入“营改增”试点后,物流业各环节税率统一问题并没有解决,“交通运输业”普遍出现税负增加较多的问题。

在燃油价格上升、人力成本增加、仓储租金上涨和税负较高等压力下,物流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2012年1月至11月,全国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5%,而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1.6%,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3.7%。企业经营成本快于收入增长,物流企业的经营压力依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