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创业者的特征

创业者一词由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在1755年首次提出。1800年,法国经济学家萨伊(Jean-Baptiste Say)首次详尽阐释了创业者的内涵,他将创业者描述为将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区域转移到生产率较高区域的人,并认为创业者是经济活动过程中的代理人。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则认为上述观点过于狭窄,他在1915年的文献里阐述了创业者不是那些只靠降低生产成本或转移资源达到利润增长的人,他坚定地认为创业者应为创新者,即具有发现和引入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来降低成本,产生高利润的人。

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证明,创新、创业者对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创业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因此,我们需要分析那些成功的创业者获得成功的特征:

(一)动机强烈、富有远见

成功的创业者必定拥有强烈的动机,同时富有远见。创业者必须是怀揣着巨大梦想的人,强烈渴望成功,有着如同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那样的壮志。同时,他能构建一个清晰愿景,并详尽地阐述愿景,吸引和推动一批人一起努力。1999年,激情如火的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当时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顶尖的大企业服务,但马云的阿里巴巴的目标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弃鲸鱼而抓虾米,放弃那15%大企业,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之后,他又创建了淘宝网、支付宝,改变了我国电子商务模式和资金流流动模式。又如“互联网+”、共享经济理念下诞生的“滴滴出行”“摩拜”等明确富有远见的企业,这些企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有梦想的人才能鼓舞其他人,创业项目才会更吸引人,才能笼络一批一流人才,组建一流团队,从而走向成功,阿里巴巴“十八罗汉”、柳青离开高盛加盟“滴滴”等精彩故事都验证了这一道理。

(二)意志坚定、积极乐观

成功属于意志坚定者,“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在愿景的指引与鼓励下,披荆斩棘,直至成功。马云谈创业的秘诀时常说:“我永远相信,只要永不放弃,我们还是有机会的。”“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成功属于乐观的创业者,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创业者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各类问题,乐观的创业者会排除万难,想方设法解决难题。

(三)热爱学习、善于学习

成功的创业者通常热爱学习,并养成善于学习的能力。软银集团的孙正义两年读4000本书的故事令人津津乐道;马云也告诫广大创业者:唯有不断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热爱学习的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曾被巴菲特的老搭档、伯克希尔公司副董事长查理·芒格高度称赞为“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只有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甚至引领时代,走向成功。

案例学习2-1

孙正义:我用《孙子兵法》打天下

孙正义说:“如果没有〈孙子兵法〉就没有我孙正义。”《福布斯》杂志称他为“日本最热门企业家”,而更多的人称他是将《孙子兵法》运用于商业的最具代表性的日本企业家。

据日本知名华文媒体人孔健介绍,孙正义是在日本出生的韩国人,孙家祖先从中国迁移到韩国,到孙正义祖父一代,又从韩国的大邱迁徙至日本九州。

孔健说,孙正义在日本的经营确实是靠《孙子兵法》。日本人对孙子很崇拜,这对他开拓日本市场很有利。他用一台翻译机打开日本市场,然后创立软件银行,即智蘘银行。他是日本第一个开展网络电话业务的企业家,他投资两亿日元打造通信网络,将“情报帝国”打造成“传媒帝国”。

曾是孙正义下属的石川说,孙正义是创新的天才,他的生意点子特别多。从1995年开始,他就涉足互联网和电信投资,先后帮助雅虎、UT斯达康、新浪、网易、阿里巴巴、分众传媒、盛大网络等获得了巨大成功,他还创办了网络情报大学院和软银金融大学院。

孙正义酷爱《孙子兵法》,在病中也坚持捧读。《孙子兵法》十三篇第一篇是计篇,因为万事从计划开始。《孙子兵法》的前六篇全部是讲战前准备。孙正义认为,战前准备到位,打仗的结果就不言而喻。他还把孙子语录作为厂训放在工厂门口:一边是“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另一边是“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他将孙子的精髓应用到“软银”的一次次投资并购中,做到了真正的“不战而胜”。

孙正义将《孙子兵法》的创新应用到企业经营管理中,他独创了一套“孙孙兵法”,将“孙子”的“孙”与自己的“孙”相结合;也有人将之戏称为“子孙兵法”,一则孙正义是日本网络巨子,二则他是孙子的子孙。其兵法核心就是25个字:“一流攻守群,道天地将法,智信仁勇严,顶情略七斗,风林火山海。”

“一流攻守群”所描述的是身为一个企业领导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即应以成为“天下第一”为目标,洞察时势潮流,考虑攻守均衡。他参透了攻防的奥妙,有意识地收敛锋芒,加强联盟与合作,这就衍生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经营思想“群”。

“道天地将法”被誉为战略规划五要素,在深谙兵法的孙正义看来,企业首先要万众一心,为“道”而战;“天地将”则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法”用现代的观点来解析就是“体制”保障。

“智信仁勇严”则是孙正义评判优秀企业管理者是否具备素质的五大标准:“智”为工于应对,敢于决策;“信”为富有志向,并施信于人;“仁”为仁者无敌;“勇”为勇者不惧;“严”为严于律己。

“顶情略七斗”也是孙正义独创的经营兵法:“顶”即高瞻远瞩,掌控全局;“情”即彻底掌握重要情报;“略”即确定长远战略目标;“七”即具有七成把握就出手;“斗”即立即采取行动的智慧。这五个字,把孙子的诡道、用间、作战、谋攻等兵法融会贯通。

“风林火山海”是孙正义驰骋商场的座右铭,当“软银”遇到竞争压力,他就会想到保存在日本盐山市云峰寺的“风林火山”旗。孙正义把成功上市看成“海”的战略,一字之加,正是其高超之处。

(四)开言纳谏

“开言”是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创造发表意见的机会,“纳谏”指接受规劝,因而开言纳谏就是尽量给下属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一个项目从构想到实施,直到成功,并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由各式各样的人才组建的团队辛勤劳动而成。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善于开言纳谏,不独断专行、狂妄自大,他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集合众智,用别人的忠告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开言纳谏能让更多的优秀人才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产生更多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提升企业运营竞争力。

(五)知人善用

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各个部门、项目小组。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长盛不衰的重要法宝。优秀的创业者善于扬长避短,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汉高祖刘邦对萧何、张良、韩信三人的能力与岗位贡献总结精辟:“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马化腾对张小龙的安排和照顾,以及联想柳传志对杨元庆和郭为的使用等,无一不表明人才与岗位相匹配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六)善结人缘

成功很大程度上也靠人缘。没有好的人缘,不知要失去多少成功的机会,干多少事倍功半的事情。李嘉诚先生的一句名言流传甚广:“建立个人和企业的良好信誉,这是资产负债表之中见不到、但却是价值无限的资产。”不懂技术,却创造了世界级电子商务集团的马云有着强大的社交能力,他通过“网商大会”“西湖论剑”“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平台广结人缘,企业越做越火。

案例学习2-2

李开复:创业者需要具备的十项能力

在李开复看来,一个好的创业者需要具备十项能力:一是强烈的欲望;二是超乎想象的忍耐力;三是开阔的眼界;四是善于把握趋势又通人情事理;五是敏锐的商业嗅觉,即商业敏感性;六是拓展人脉;七是谋略;八是胆量;九是与他人分享的愿望;十是自我反省的能力。

正如李开复所言,如果一个创业者可以具备以上条件并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那么就至少具备60%的成功要素。

1.强烈的欲望

“欲”,实际就是一种生活目标,一种人生理想。创业者的欲望与普通人欲望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欲望往往远超他们的现实,往往需要他们打破眼前的樊笼,才能够实现。

所以,创业者的欲望往往伴随着行动力和牺牲精神。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

创业者因为想得到,但凭自己的身份、地位、财富得不到,所以去创业。他们要靠创业改变身份,提高地位,积累财富,这是许多创业者的心态。

2.超乎想象的忍耐力

在创业的道路上,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与努力,忍受了多少别人不能够忍受的憋闷、痛苦、甚至是屈辱,这种心情只有创业者最清楚!但又有多少人愿意付出与他们一样的代价?

对一般人来说,忍耐是一种美德,但是对创业者来说,忍耐却是必须具备的品格。对创业者来说,肉体上的折磨算不得什么,精神上的折磨才是致命的,如果有心创业,问一问自己有没有那样一种宠辱不惊的“定力”与“精神力”。如果没有,那么一定要小心。因此,对有些人来说,给别人打工是一个更合适的选择。

3.开阔的眼界

对于创业者来说,要有广博的见识,开阔的眼界,这样才能有效拉近自己与成功之间的距离,也能使创业少走弯路。

以下为众多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思路来源:

第一,职业。俗话说,不熟不做,从原来所从事的职业入手,对行业的运作规律、技术、管理都非常熟悉,这样的创业成功的概率相对较大。因此,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创业思路的来源。

第二,阅读,包括图书、报纸、杂志等。比亚迪老总王传福的创业灵感来自一份类似简报的行业动态。1993年的一天,王传福在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上读到,日本宣布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王传福立刻意识到这将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转移,他认为自己创业的机会来了。果然,之后的几年,王传福利用日本企业撤出留下的市场,加上自己原先的经验,事业做得顺风顺水。因此,对创业者来说,阅读就是工作,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

第三,行路。各处走走看看,是开阔眼界的好方法。

眼界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开阔的眼界意味着你不但在创业伊始可以有比别人更好的起步,有时候它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企业。眼界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创业之初,而且贯穿于创业者的整个创业历程。

4.善于把握趋势

势,就是趋向。势分大势、中势、小势。创业者一定要跟对形势,要研究政策,这是大势。很多创业者认为政策研究“假、大、虚、空”,没有意义。实则不然。对创业者来说,大到国家领导人的更替,小到乡镇官员的去留,都会产生影响。在政策方面,国家鼓励发展什么,限制发展什么,对创业者影响很大。顺着国家鼓励的方向努力,可能事半功倍;反之,则可能鸡飞蛋打。

中势指的是市场机会。人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可能就表明了创业的方向。俞敏洪如果不是赶上英语热和出国潮,他就是使再大的劲,流再多的泪,洒再多的汗,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小势就是个人的能力、性格、特长。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可以找那些适合自己能力,契合自己兴趣,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项目,这样才有利于持久性地投入。创业者只有先顺应社会,才能避免在人事环节上出问题。作为对照,很多外资企业现在也都认识到人才本地化的重要性。本地的人才更熟悉本地的情况,更能入乡随俗。因此,创业者一定要明势,不但要明政事、商事,还要明世事、人事,这是一个创业者的基本素质。

5.敏锐的商业嗅觉

创业者的敏感,是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尤其是对商业机会的快速反应。

有些人的商业感觉是天生的,如胡雪岩,更多人的商业感觉则依靠后天培养。如果有心创业,你就应该训练商业感觉。因为良好的商业感觉,是创业成功的最好保证。

6.拓展人脉

创业不是引“无源之水”,栽“无本之木”。每个创业者都必然有其条件,也就是其拥有的资源。一个创业者的素质如何,通过观察获取资源的能力就可以知道。

资源可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两种。内部资源主要是创业者个人的能力、其所拥有的生产资料及知识技能等。外部资源同样不可或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脉,即创业者人际网络或社会网络。创业者如果不能在最短时间之内建立人脉,那他的创业一定会非常艰难,即使在创业初期能够依靠领先技术或者自身素质获得成功,也可以断言他的事业在后期会遇到瓶颈。

创业者的人脉,按其重要性来看,一是同学资源。许多成功创业者的背后都可以看到同学的身影,有少年时代的同学、大学时代的同学,更有各种进修班、研修班的同学。同学之间因为接触比较密切,彼此比较了解,同时因为彼此之间也甚少存在利害冲突,所以友谊一般都较可靠。对于创业者来说,是值得珍惜的最重要的外部资源之一。

二是职业资源。所谓职业资源,即创业者在创业之前,为他人工作时所建立的各种资源,主要包括项目资源和人际资源。充分利用职业资源,从职业资源入手创业,符合创业活动“不熟不做”的原则。尤其是在国内目前还没有像欧美国家普遍认同“竞业避止”法则的情况下,选择从职业资源入手进行创业,已经成为许多创业者成功的捷径和法宝。

7.谋略

创业者的智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创业成败,尤其是在目前产品日益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创业者不但要能够守正,更要有能力出奇。谋略或者说智慧,贯穿创业者的每一个创业行动。

8.胆量

创业需要胆量,需要冒险。冒险精神是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创业不是赌博。创业的冒险,迥异于冒进。创业者一定要分清冒险与冒进的关系,要区分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无知。

9.与他人分享的愿望

作为创业者,一定要懂得与他人分享。一个不懂得与他人分享的创业者,不可能将事业做大。

分享不仅限于企业或团队内部,对外部的分享同样重要。在南存辉的企业发展史上,曾经进行过4次大规模的股权分流,从最初持股100%,到后来只持有28%的股权,每一次南存辉将自己的股权稀释,都伴随着企业的高速成长。但是南存辉觉得自己并没有吃亏,虽然自己的相对收益少了,但是绝对收益却大大地增加了。

10.自我反省的能力

反省是一种学习能力。创业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因此,创业者难免在此过程中不断犯错误。反省正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前提。对创业者来说,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自我反省的能力决定了创业者能不能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能不能改正所犯的错误,并不断学到新东西。

作为创业者,遭遇挫折、碰上低潮都是常有的事,在这种时候,自我反省能够能很好地帮助其渡过难关。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对创业者来说,应该时时刻刻警醒并反省自己,唯有如此,才能时刻保持清醒。

综上,创业者需要的是综合素质,每一项素质都很重要,不可偏废。缺少任何一项素质,都会影响事业的发展。有些素质是天生的,但大多数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善。

资料来源:http://www.iceo.com.cn/renwu2013/133/2013/0621/2681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