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创业者的识人、用人之道与组建团队的策略
合作伙伴和优秀的员工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能否慧眼识英才是创业者的重要能力。前通用电气公司总裁杰克·韦尔奇说:“我的成功,10%是靠我个人旺盛无比的进取心,而90%是依仗着我的那支强有力的团队。”一名优秀的创业者,首先就应是一名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人才,并为每一个岗位选择合适人才的领导者。
一、创业者的识人、用人之道
企业愿景与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各个岗位的人才。创业者任人要唯贤唯德,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知道哪些人是人才;二是知道这些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对其特点、优势、特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员工的潜能有一定判断;三是知道把这些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尽可能使其做擅长的事。
案例学习2-3
用人之道
人难管,管人难,这是企业管理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创业者在把好识人关后,就要在用人上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予下属信任和支持,不要起用不了解的下属,也不要在任命下属之后怀疑他。
创业者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事必躬亲,因此必须采取“分身术”,这就是授权。所以创业者应该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而不是处心积虑地去压制属下,而是要想方设法,以适度授权和逐步授权的方式,考察岗位和人才的匹配度。授权可以为员工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还可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满足。当创业者将一项重要的工作托付给员工时,他就可以从中感受到创业者对他的信任。
案例学习2-4
留个缺口给别人
创业者要善于用愿景激励员工,也要因人而异地对员工在工作、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案例学习2-5
“金香蕉奖”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说法:创业者成功的因素中,75%是沟通,25%是天才和能力。沟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沟通解决或改善已成为共识。沟通能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成功的重要因素。创业者要善于与人沟通,并努力构建公司的“沟通文化”,使沟通成为竞争优势。
二、创业者组建团队的策略
团队是指一个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它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共同体,同时合理利用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以达到共同的目标。“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团队”。组建创业团队,是每一个创业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从确定方向、定位目标、确定标准、团队融合来确定。[4]
首先要确定创业的方向,即企业战略。战略的确定并不是瞬间的,它需要较长的思索过程。创始人将承担该任务,其他人无法取代。在没有清晰的企业战略之前,不要急于组建团队。战略和人力资源是相匹配的,战略的制定需要以核心团队人员为基础。在战略没有确定之前,大范围招聘创业团队成员,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因为这不仅会大大增加成本,还会影响团队的稳定。
目标是指实现企业战略的路径,在尝试很多路径后,需要聚焦一条最有效的路径。创业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其核心是探索商业模式。商业模式与人力资源也是相匹配的,商业模式在前,人力资源在后。需要对商业模式的各个要素客户、产品、渠道、资源、合作伙伴、收入模式等进行有效探索后,再开始创业团队的组建。
在方向和商业模式清晰的前提下,创业者可以开始组建创业团队,在组建团队时通常有三个标准:第一,愿意做什么。愿意做什么是指招聘对象的态度和意愿,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因此往往是兴趣导向。第二,适合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是指招聘对象的特质,如精神领袖一般都具备好奇心、喜欢挑战、勇敢、坚持等特质;执行领袖会关注细节、过程、程序等;技术领袖则相对安静、喜欢分析、灵敏等。第三,能够做什么。这是指招聘对象应具备的能力,如精神领袖需要战略设计和分析能力;执行领袖需要计划、执行、协调与管控的能力;技术领袖需要技术逻辑、架构、项目管理的能力。
团队并不是一群人的机械组合,任何团队都要经历磨合的过程,团队的最终效果是实现“1+1>2”的合力,而不是“1+1=2”的简单叠加。通过一份简历、一次面对面交流或内部人员的举荐,都无法真实和完整地了解一个人。团队融合是指个人与团队相互匹配的过程,它包括:第一,他的真实状态是否和招聘时呈现的状态一致。第二,他是否能融入团队的文化。第三,他的意愿和能力与企业战略是否相匹配。一个非常有效的做法是设置试用期,然后创造一次检验个人和团队融合的机会,如设计一个项目让所有人都参与,团队成员可以在行动中去全方位地评估一个人。经过团队融合,就可以评估他是不是创业者需要的人,因为创业团队成员不同于一般团队成员,他们都是核心人员,直接关系创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