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二、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
对年轻人而言,职业选择是否适当,将影响其事业的成败以及生活的质量。对社会而言,个人择业是否适当,能决定社会人力供需是否平衡。如果每个人都适才适所,那么,不仅每个人都有发展前途,社会也欣欣向荣;反之,则个人贫困,社会问题丛生。因此,职业选择对个人及社会都有极大关系。如今,创业已经成为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一种,但是,创业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要求创业者不仅要拥有创业精神与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具备足够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与初创企业成功直接相关,创业能力强,则创业成功率高,反之亦然。当大学生选择创业后,他就成为一名真正的创业者,这时就需要自我管理、自我决策、自我规划。因此,大学生在选择创业前,应该进行创业实践训练,向成功的企业家学习,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再去创业,这无疑可以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和成就感。
三、创业能力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作用
创业的内涵不仅仅是创办一家企业,不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需要自身具有创业能力。
无论拥有怎样的梦想,只有行动才能拉近现实和目标的距离。再好的计划,如果没有行动,也只是一纸空谈,正如周恩来说的那样:“坐着谈,何如起来行。”
我们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各种选择,因此需要作出正确的决策。结合主客观条件来确定职业的方向、目标、战略都需要决策力。任何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在成功之前都是普通人,但与常人不同的是,他们拥有创业能力。创业能力可以在实践中提升和培养,而提升创业能力的途径就是学习和实践。
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通过对大四学生职业准备情况的调查研究,以及对刚工作不久的毕业生的回访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在职业准备方面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在对职业能力的自我评估上,许多学生的评估呈现明显偏差;
第二,在对职业信息的了解上,学生们过于关注职业是否满足自身需求,却忽略了职业要求与自身素质的匹配程度;
第三,在对职业准备的投入上,大多数学生比较被动;
第四,学生们在创业前普遍没有接受创业培训或实践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