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祛痰化浊,降逆和胃

刘师治疗失眠,十分重视化痰和胃。若痰湿内蕴,郁而化火,或素有痰湿,郁怒后不寐者,常以温胆汤加味治疗。湿浊困阻于内,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交则入睡困难。湿邪、痰浊郁久化热,湿热阻滞于手少阳三焦经则心烦,口渴不欲饮。痰火扰于足少阳胆经则惊悸不安。痰湿日久,气血不通,则生瘀滞,痰、湿、瘀合并为患。故《景岳全书·不寐》曰:“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此类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中的“三高”患者以及代谢综合征患者,其人常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内生痰湿,或脾胃素弱,运化不及,聚湿生痰。

温胆汤源于姚僧垣《集验方》,《外台秘要》言其“出第五卷中”,此方中无茯苓而重用生姜,言“治大病后,虚烦不得寐,此胆寒故也”。《备急千金要方》载本方,用药相同,惟枳实用量加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依据《备急千金要方》又加茯苓、大枣。此后方书均沿用此方,刘师所用之温胆汤亦是此方。全方有燥湿化痰,清热除烦,和胃清胆之功。若患者头晕、头重如裹的症状明显,常加天麻、钩藤;对血压偏高的患者,加川牛膝、茺蔚子、益母草;血脂偏高,有冠心病史者,加佩兰、荷叶、山楂、牡丹皮等。

除温胆汤外,刘师还常用半夏泻心汤平调寒热,健脾和胃治疗失眠,《素问·逆调论》言“胃不和则卧不安”。曾诊治一老妪,失眠反复发作,屡治不愈,日渐严重,竟至彻夜不眠,胃脘满闷,泛泛欲呕,便溏不爽,刘师认为欲使安眠,先要和胃,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甘补,加枳实行气导滞,食欲恢复,睡眠显著改善。此案启示若失眠患者伴随胃肠症状,要重视治疗胃肠病,解决了胃肠病,失眠的难题或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