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十七岁的开始

原来真的有的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方壹不是个懂得什么人情世故的人。或许她一直都是处于一个单纯的环境中,所有的恶毒行径,什么背后的小话,什么爱与不爱,她也只有在电视剧里看到过。

小马姐实实在在是方壹认识了三年的人。两个人一块做英语科代,两个人一块转型做语文科代,又一起当同桌。曾经以为小马姐是这个学校里最亲近的人,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两个人却渐行渐远。

小马姐是有个性的人。和她说话不需要拐弯抹角,她的黑长直秀发就代表了她的心。但是有时候这样过分率真的性格与方壹的敏感多心格格不入。

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她们之间没有什么争执。或许是小马姐习惯把抱怨都堆积到心里,方壹习惯一个人默默受着气。

女孩子吵架的时候,总喜欢拉扯出旧账。小马姐是妥妥的典型。而方壹脑子似乎不太灵光,发生过的事情总是过了不久就会忘记。虽然吧,这个技能有时候并不算坏事。

所以终于有那么一天,忘记了导火索是什么,可能谁也忍受不了谁的怪脾气了吧?方壹突然就下定决心不再搭理小马姐了。那只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夜晚,冬天的风被窗子挡在窗外,窗帘拉得死死地,门也紧紧关着。甚至有一点闷热。

方壹真的没有再主动说一句话,她在想,原来我不开口,她也没有多在乎嘛。两个人的默契点真的很奇怪,曾经原谅了无数遍的人,这一次谁都没有再松口。

好像谁都忘记了,第一次在学校图书馆相遇,是谁大大方方的介绍自己给对方;好像谁都忘记了,第一次的学校运动会,是谁厚着脸皮去找对方合照;好像谁都忘记了,怎么就莫名其妙成为了对方的同桌。人有时候真的很奇怪,一旦开始对一个人心存不满,就觉得她做的所有事都是不对的,都是不可忍受的,都是罪大恶极的。明明之前什么也没有发生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高三最后一年的校运会,一直作为彼此同行者的两个人,分道扬镳。

这是方壹在南方度过的最热乎的一个秋末初冬。太阳永远毒辣的挂在那里,不知疲倦,直叫人晒得睁不开眼,让人看不清路。方壹不知道该怎么样继续,所有关于人与人社交的愚蠢的纷扰的困顿缠绕着她。

有时候不仅仅是小马姐,关于韩芸芸也是。是不是走的越近越害怕把话都说完呢?害怕对方的心里头自己的位置不是靠近中间的那个,总是需要不停地在对方的身上寻找信任感、幸福感。所以,归根到底还是她的安全感缺失,是她太寂寞了。

十七岁生日,方壹第一次没有叫上别人一起过。她果然还更喜欢安静,人从众的派对不太适合她。但毕竟是高中时代最后一个生日会,韩芸芸偷偷给她订了一个小蛋糕。她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方壹与小马姐的微妙关系,在那个星期五的傍晚,她叫上了小马姐和李小禾一块给她准备好了惊喜。

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李小禾只是领了一份蛋糕,客客气气的送了一份礼物就走了。那份蛋糕分给了很多人,方壹也和很多人拍了照。但是和小马姐的那张,放在了朋友圈的最末位。

那一张刺眼的,尴尬的合照,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布一件事:我和小马姐从此有了一道厚重的坚不可摧的三八线!那个陪伴了几乎整个高中的人,就这样,没有任何预兆的,就形同陌路了。

这种绝交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它不是幼儿院的小朋友的小打小闹,而是那种认认真真的离开。身边总有一些八卦的人,不打破砂锅问到底仿佛就不能活下去一样。每天作为同桌的两个人相见也是分外冷清,徐志摩先生的那句“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语中的。

本来一切都还静悄悄的,似乎情况还没有多么严重,可是没过多久,小马姐主动向老师提出换位置。或许这段关系对于两个人的高考或多或少都有些影响吧,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好在上天派班主任将陆酷送来当方壹的同桌。

小马姐以为方壹不知道她们即将换位置的事实,在换座位的之前,在方壹还没有回座位之前,她将一个梨子和一包海苔放在方壹的桌子上,以此来纪念她们消逝的友谊。

可惜她忘记了,方壹海鲜过敏。

方壹曾写过一篇很长很长的信,本来想在小马姐十八岁生日的时候悄悄递给她,又怕扰了雅兴,所以到最后也没能送出去。直到在高考结束后收拾东西回家时,在课桌抽屉的最深处,她才又一次看到那皱巴巴的信纸。

大致内容如下:

亲爱的小马姐,近来可好?搁着两条过道的距离,像是此生都再无法横跨的鸿沟。我真的真的很喜欢和你做朋友,和你在一起的每个欢声笑语的日子我都留有印象。可惜我们不是都有缘人吧?我最近变得更加敏感了,你说话火药味也更加浓厚了,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生对方的气。

怎样才可以让战火平息?我所能想到的最佳方法就是这个了,这个你常常对我所实施的沉默不语。

我以为你可以多在乎我的感受一些,我以为你可以意识到自己做过些什么。但最后,我变成了那个最不可理喻的人。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们即使不再是好朋友,也可以是好同学。十八岁生日快乐,我会想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