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研究方法与工具

一、研究方法:
(一)内容分析法

本书选取济南大学校报2006年至2015年十年来刊登的242篇优秀学生事迹的通讯报道,作为样本进行内容分析,从媒体报道的角度考察了该校育人典型的年度分布情况以及十年间各类育人典型的变化趋势,通过对济南大学育人成果包含的信息量并与其十年间的变化进行内容分析,反映济南大学育人成果目前的发展态势与价值指向。

选择济南大学校报作为资料来源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济南大学校报是学校的党委机关报,作为学校的官方主流媒体,定位比较严肃,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第二,济南大学校报具有全国统一刊号CN 37-0818/(G),是正规新闻出版物,所采编的新闻报道遵循新闻规律,具有一定的价值性和较强的可信度;第三,济南大学校报自1986年1月创刊以来,发展到现在是对开四版,出版周期为周报,发行量达到1万份,办报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信息量比较充沛,涵盖面比较广,因此,选取其中近十年的育人报道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第四,济南大学校报2006年至2015年十年来刊登的242篇优秀学生事迹的通讯报道,样本来源符合新闻采编规律,新闻价值较高,真实自然,符合学校育人的实际情况。

济南大学校报2006年至2015年十年来刊登有242篇优秀学生事迹的通讯报道,其中有7篇外国留学生和新生的报道不在本书的研究范围内,剔除这7篇报道后有235篇作为研究样本。作者将样本按照内容主题分为科技创新、就业创业、考研、单项特长、考公务员、综合优秀和志愿服务等7类。

需要说明的是,文化育人这一研究领域属于人文领域,难以对其进行精确的描述与概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不同种类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缺乏逻辑性、规律性与清晰性,很难用精确的方式或者语言来加以描述。由于人的主观因素难以避免,因此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完全科学化的精确、计算、客观、理性难以实现。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往往表象与深层的真相、原因与后果、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等范畴的东西杂糅,常常表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所以,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真相容易被表象掩盖,难以用精确的数学计算方式来表达,精确性、量化研究是自然科学研究的灵魂,却不是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真谛。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更加侧重于对概念的剖析、对规律的发现与认识。

因此,本书从媒体报道的角度出发,用内容分析法对育人现状进行描述,希望能够起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二)访谈法

本次访谈设计了17个问题,对学校中高层干部、教师、学生等27人进行了访谈,希望通过访谈能够了解学校师生对大学文化的构成部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育人的价值引领与实现手段、途径的认识,并理解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关系。

(三)文献研究法

本书参考学习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梳理总结中外有代表性大学文化与育人的历史演进,寻求大学文化育人的历史足迹,并探讨大学文化与育人的演变及规律。

(四)个案分析法

研究采用个案分析法,通过对地方本科大学济南大学这一个案进行描述与分析来论证大学文化育人研究,以期能够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更深入的认识。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地方大学在学校数量、学生人数上的庞大体量,更加体现了文化育人对整个国家、民族、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价值。济南大学的个案研究具有典型示范意义。本书着眼于中国地方本科大学文化育人的现状、问题与改进策略的研究,以一所地方本科大学(济南大学)为案例,采用访谈法、内容分析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从媒体报道的角度分析了济南大学文化育人的整体现状,通过访谈反映出学校育人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存在的目的、手段方面的问题,并且期望通过研究分析,为大学文化育人提供最佳解决策略与建议。

二、研究工具

内容分析工具:

济南大学报2006年至2015年十年间刊登的242个育人样本(见附录A)。

访谈工具:

大学文化与育人研究访谈提纲(见附录C)。

案例分析:

文献资料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