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8
- 何立峰
- 1245字
- 2025-02-24 02:43:39
二、2019年重点任务
(一)精准施策推动新型城镇居民创业就业
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活动,强化岗位开发、劳务协作、就业服务等措施,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推进就业创业载体建设,有针对性组织开展各类创业骨干培育活动,着力培育一批新型城镇居民创业带头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全面推行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制定修订培训项目实施细则,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春潮行动”、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行动,多渠道、多方式提供职业培训。
(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体系。落实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调整机制,建立工伤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建立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现场监督和非现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统筹推进社会保险基金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资金管理和监督工作。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精算分析、预测分析和运行分析,健全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优化经办管理模式,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措施。加快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拓展社会保障卡服务功能。
(三)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区域、城乡及校际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衡化。适应新型城镇化需要,积极做好教育资源规划和配置工作。均衡配置教师资源,推进实施“县管校聘”师资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教师资源在区域内统一调配。逐步缩小校际和城乡的教育差距,完善义务教育学区制,探索学校联盟、名校办分校、教育集团等多种学区组织、管理和运行方式。落实相关政策,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统筹考虑县(市、区)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环境容量等实际条件,推动建设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积极承接京津冀、长三角产业转移。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原材料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业等配套产业,积极发展旅游、电商、医疗、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产业园区,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发展“飞地经济”,推动建设一批跨县(市、区)、乡镇的“飞地经济”园区。
(五)加强棚户区和危房改造
重点改造老城区内脏乱差棚户区和国有工矿区、林区、垦区棚户区,加强农村危房改造。严格控制棚改范围和标准。按照房屋改造不低于城市普通住宅建设标准、环境整治不低于城市普通物业小区标准,实施2009年前已建成棚改小区配套设施维修改造工程,建立维修管护长效机制。
(六)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推进支路建设,提高步行和自行车道配置率,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同步建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加快城市停车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努力实现公共交通零距离换乘。推动城际间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七)继续推进产业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科学推进产业特色小镇建设布局,组织开展第二批产业特色小镇创建申报工作。同时,对已经列入创建名单的小镇开展年度考核,将小镇建设情况、项目投资进展情况纳入年度考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名单进行动态管理,实现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