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无奈

第16章 无奈

宇文泰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将青年刺客说的哑口无言。口中所述之事,除了弑杀孝武帝元修一事,其他基本属实。

十年前的关中地区,叛军流寇瘟疫饥荒轮番肆虐,白骨蔽野赤地千里,也就是在宇文泰亲自掌权后情况才得以好转。宇文泰内心一向以当世曹操自居,对于弑杀孝武帝之事,其实心中并无多少愧疚。

孝武帝元修之死,更多的是咎由自取。当年河阴之变后,被尔朱荣赶出皇宫,流落到民间,本已同一介布衣无异。只是后来高欢得势后,找到了他,本意是让他做一个木偶傀儡。

其实,起初高欢对元修还是挺不错的,如果元修不是贪恋起权力,还是能够富贵的过一生的。高欢的恭敬使得元修产生了错觉,以为自己是天命所归,可以制霸天下了。然后开始扯高欢的后腿,把高欢在京城的亲信都清除出去。元修在斛斯椿等人的挑拨下就开始和高欢越闹越僵,最后剑拔弩张。

志大才疏的元修如何是高欢的对手,结果就是被逼投奔关中的宇文泰。

被宇文泰迎进长安后,按理说他应该摆好自己的位置,人在矮檐下怎能不低头。元修的命运已经掌握在宇文泰的手里。但是元修仍然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毫不收敛。

没有真才实学却不肯放手,对于朝政毫无建树,整日里歌舞饮宴。宫中佳丽无数,他偏偏喜欢上了自己的三个堂妹。将他们招入宫中陪伴自己。其中三人之中元明月最为得宠。到了关中以后,他整天在宫里和元明月鬼混。宇文泰作为一个传统的人,十分反感元修这种乱伦的行为。何况元修和元明月的丑事已经被老百姓传的沸沸扬扬,老百姓甚至把这件事编成了儿歌传唱私下传唱。皇家的丑事被百姓当成了笑话,国家的尊严何在?皇帝应该给百姓做表率,就做这表率吗?

于是宇文泰一杯毒酒结束了元修的荒唐生涯。

为了天下人,背负骂名又何妨?

“承先,给他松绑,让他走吧。”

“大人…… ”

宇文泰抬手,示意给刺客松绑无碍。

“姬安邦,想必你的父母给你取名安邦,也是希望你将来能够安邦定国。我坐在这个位置,是为了天下人,你今天来杀我,本意也是为了天下人,至于你我两人谁对谁错,你可以自己去找答案。”

宇文泰紧紧盯着姬安邦的双目,而青年刺客此时也没有了起初的锐气,竟然有些心虚的错开了宇文泰的目光。

“你现在就可以走了,我希望你可以到关中各地游历一下,让我治下的百姓给你答案。年轻人应记住,兼听则明!不要听信一面之词。若是之后仍然觉得我该杀,我这颗人头随时等你来取。”

“承先,送他出府。”

“是,大人。”

“相国大人开恩让你走,还不赶快谢恩!”蔡佑呵斥姬安邦。

姬安邦犹豫片刻,轻轻点了一下头,算是谢恩。

相府门外,蔡佑将剑交还了姬安邦。

“你很像当年的我,只是你太年轻,好多事你不懂。还有,替我向你师父问个好。”

说完,蔡佑轻轻拍了拍姬安邦的肩头,暗含了些许鼓励和期待。

姬安邦思量再三,还是说出了心中的不快。

“前辈也是江湖成名之辈,为何在这里甘做朝廷……”

最后两个字,姬安邦没有说出来。

倒是蔡佑猜到了他想说什么,淡然说道:“你是说我做了朝廷鹰犬吗?我做事只遵从心中的是非对错,从不在意别人的评价。行走江湖也好,入朝为官也罢,只问对错。”

当卯时的晨钟回响之时,宫城内文武百官已经静立两旁,早朝开始了。

“陛下驾临,群臣觐见。”内官陈公公阴柔的声音响起后,元宝炬从后殿转出,例行公事的坐在龙椅之上。

群臣纷纷躬身行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元宝炬一抬手,示意群臣平身。

宇文泰立于文官之首,跨步出列。

“启奏陛下,臣有本。”

陈公公急忙小碎步上前,接过宇文泰手中奏章,恭敬的递与元宝炬。

“陛下,隆冬已至,黄河各段已将陆续开始结冰,近日探得消息,逆贼高欢暗中调兵遣将,欲乘黄河封冻之时侵扰我大魏,特奏请陛下,调派军士沿河破冰,以防逆贼。”

元宝炬匆匆扫了一眼奏章,便心不在焉的说道:“相国一向深谋远虑,势必已经想出万全之策,此事就有相国全权处理吧。”

虽然已经在这个龙椅上坐了三年,元宝炬依然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处境,每一次面对宇文泰,如芒在背般的坐卧不安。至于每次朝臣上表的内容,大多数时间并没有进的耳内。

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相国便宜行事”。

几个无关紧要的奏本后,元宝炬侧身。陈公公心领神会。

“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

回到御书房,陈公公送上了各部官员的公文。

“这些公文相国都看过了吗?”

“回陛下,公文相国已经看过了,并未有什么特别交代。”

摊开公文,元宝炬一目十行的翻阅后,便逐一盖上了印章,交由身边侍从交付给各部。

“陛下,云阳王元景求见。”

“让他进来吧。”

不多时,元景便挪着肥硕的身躯来到了御书房,行礼后,便一屁股坐在了木椅上,喘着粗气。

从宫门外一路走到御书房,可把平日里脚不沾地的元景累坏了。

一旁的陈公公奉上茶水后,知趣的退出了御书房,多年的宫廷生涯,使得做人处事拿捏得十分有分寸。

“皇兄啊,见你一次可真不容易,你不知道我在边寒之地五原城有多苦啊,这一次年勘后,就让我留在长安城吧。”

元宝炬和元修元景都是孝文帝元宏之孙,为堂兄弟关系。元宝炬性情平和,元景更是一个只知道享乐的人,平日里两人相处的倒也融洽。两人当年同元修一道逃离洛阳,投奔宇文泰。

正因为两人对权势不那么贪恋,所以宇文泰才选择推举元宝炬继承皇位,让元景出任五原太守。

“皇兄,你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元景兴奋的打开了随身的一个锦盒。

原来是那日粟特人射勿盘陀要元景转交给大魏皇帝的那件金丝软甲。

锦盒中,金丝软甲光彩夺目,巧夺天工!

软甲似乎是用极细的的金丝编制而成,整个甲衣不仅轻便,而且更有绢绸般的弹性,普通的金丝按理是做不出来的。

“别看这个甲衣轻薄,我特意试了一下,刀剑砍刺下根本无法对其造成伤害,甚至连刀剑的印记都看不到,皇兄穿上后就可以刀枪不入了!”

元宝炬苦笑一下。

“如此宝物你是从哪里得来的?”

“哦,忘了说正事了,我在五原城的时候,一个从波斯来的粟特人让我转交给皇兄您的,同时还有一封书信,皇兄请看。”

元景递上了那封书信。

“大国天子天之所生愿日出处常为汉中天子波斯国王霍斯劳千万敬拜……”

估计是波斯国王找的当地略懂汉文的人转译的此信,好多语句不通,勉强读通了这封信后,元宝炬就将书信随手放于一旁。

“这个波斯国王意思是希望我们加大通商贸易,优先供应给他们的粟特商人,还想让我们联合一道对付中亚的嚈哒人。”

元宝炬简单给元景说了一下大意,接着说道:“加大贸易没问题,这对双方都有利,也可充盈一下国库,至于联合对付嚈哒人……,多事之秋,我们也无能无力,此事还是转交给宇文泰处理吧。”

“陈关,来一下。”

门外的陈公公躬身进来:“老奴在,圣上有何吩咐?”

元宝炬将书信封装好,递给了陈公公。

“你把这份书信交给相国,让他以我的名义酌情回复。另外把这一副金丝软甲也赐予相国。”

“唯!”

陈公公领命离开。

“皇兄,为何将如此宝物送给宇文泰?”元景不解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