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早期音乐教育
我园在幼儿音乐教学改革中,探讨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早期音乐教育,为此选择了一个班作为音乐教改实验班,通过一学年的实验,摸索出一些经验。我们将节奏训练前后效果进行比较和研究,认为:幼儿对节奏训练比较感兴趣,它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音乐教学规律,是对幼儿进行早期音乐教育的一个有效方法。我们的做法是:
一、让幼儿多接触音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开学初,我们对试验班的小朋友(新班幼儿)从音域、音准、节奏等方面进行了测定。孩子入园后的第一周,老师便用钢琴弹起了优美的乐曲《小天鹅曲》《摇篮曲》等,每天还利用晨间、课间让幼儿欣赏音乐,如《采花扑蝶》《赛马》《牧童短笛》《春天》等。初上音乐课时,老师先不要求小朋友唱歌,而是听老师唱歌,看老师跳舞,听老师弹悦耳的音乐,请大班的哥哥、姐姐拿各种打击乐器表演节目,小朋友们高兴极了,沉浸在优美的音乐环境之中。原来不肯来幼儿园的小朋友也高兴地对妈妈说:“我要上幼儿园,老师给我弹好听的音乐”。
二、从感知音乐入手,结合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训练幼儿节奏感
1.让幼儿感知生活中的音韵节奏。在音乐课堂上,我们有意识地选择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感知过的音响节奏,把它转为语言节奏,然后借用语言节奏来帮助幼儿识记音乐节奏的符号、时值,并掌握它的速度和强弱。如:让幼儿从走步的节奏中感知和认识四分音符的形状、声响和意义2/4 ,从跑步的节奏中感知和认识八分音符的形状、声响和意义2/4
,让幼儿模仿打桩机的声音读出:4/4
的节奏,模仿车轮转动感知
的节奏,模仿敲鼓的声音感知
的节奏,模仿小闹钟的走动声感知:
的节奏,模仿小青蛙高声唱歌感知:
的节奏,感知骏马在草原上奔跑
的节奏,和胖胖的母鸭摇晃着身体边走边叫唤
的节奏。
2.让幼儿领会不同节奏。老师将公鸡、母鸡、小鸡叫声三种不同的节奏如:公鸡叫,母鸡叫
,小鸡叫
。
先教幼儿唱歌词,然后分别教三只鸡的不同节奏,待幼儿掌握后,再训练幼儿随老师的指示变要这三种节奏。在音乐课中,老师用语言节奏帮助幼儿学习新的节奏型。最初,教幼儿掌握不同节奏型时一般采用老师拍节奏、幼儿模仿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枯燥,在教改中,我们探索通过语言节奏来帮助小朋友掌握新的节奏型。平时我们说话是有节奏的,有时节奏较快、有时节奏较慢,要求小朋友按语言节奏拍出节奏型,大大加快了幼儿学习节奏的速度。例如:
3.及时进行复习巩固。在幼儿掌握了许多节奏型后,老师及时组织复习巩固。在训练过程中老师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例如:用“回声练习法”复习:
在学习歌曲时,老师还按照歌曲的节拍、节奏、速度来读歌词,使幼儿便于掌握音乐节奏。
4.教幼儿用不同方式如: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进行节奏练习。如我用小手拍拍
我用小手拍拍腿
我用小脚踩踩脚等。
三、组织幼儿进行合奏练习
在幼儿掌握了打击几种固定音型的节奏后,在节拍较稳的情况下,老师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合奏练习。把全班分成3~4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给一个固定音型,在若干小节中重复打出一种节奏,在整个合奏中每一组的节奏型固定不变,目的是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够正确地拍出自己的一组节奏型,并进而能够听到其他组的节奏,达到节奏的和谐统一。老师还组织幼儿按不同节奏做行进间的手脚配合练习,手与脚的节奏型不同,训练了幼儿对较复杂的多层次节奏的领会能力。
四、利用游戏,进行节奏训练
利用幼儿生活中的一些活动间隙,通过各种小游戏,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如:老师用小铃敲出不同的节奏型让幼儿进行即兴模仿,跳节奏舞,进行轮奏训练等。由于训练的方法不是机械、枯燥的单纯节奏训练,而是采用随意的游戏形式,并在形象鲜明的音乐中进行的,始终让孩子置身于音乐、游戏之中,因此他们兴趣盎然,能够保持积极、自觉、主动的精神状态。孩子们不仅能注意力集中地跟着音乐和游戏的变化来进行活动,而且能使他们的多种感觉器官之间的反应灵敏、协调。这样既有利幼儿音乐素质的提高,也促进了孩子们的智能发展。
通过一年的节奏训练,培养了幼儿听觉及分辨能力,锻炼了幼儿大脑神经传导系统的灵敏性。实验证明:从节奏入手,对幼儿进行早期音乐教育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此文获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学会、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联合颁发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三届普教优秀论文”二等奖,刊登于1988年《宁夏教育》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