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大士第一步营销计划完成后,就和木叉跑出来变成两个丑陋不堪,满身污秽的和尚开始推销自己的袈裟和锡杖了。
两人走在大街上,遇到了几个不懂宝物的“蠢和尚”说菩萨袈裟锡杖卖这么贵,完全是哄抬物价。
袈裟锡杖值多少钱呢?
菩萨说,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
问价的和尚当场就怼了菩萨两人:“这两个癞和尚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长生不老,就得成佛做祖,也值不得这许多!拿了去!卖不成!”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这想买的穷和尚酸葡萄心理,我买不起,我还不能diss两句吗?
另一个意思表现出唐朝和尚其实不敬佛物,哪怕是佛家宝贝,也不如手里的真金白银实在。
这也间接的表现了在唐朝传经的难度。
当然,菩萨也没想把这两件宝物卖给这些和尚,这些和尚也不过是逛街的游客。一个不想卖,一个买不起,其实主要是菩萨在大街上搞搞宣传而已。
果然遇到了宰相萧瑀,又在宰相面前给自己的袈裟和锡杖做了一番包装:“着了我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造恶毒之难,不遇虎狼之灾便是好处。”
这很明显就是菩萨在吹牛了,先不说其他的,唐僧得了这袈裟后第一难就遇到了老虎精!这个脸可是打得啪——啪——啪的响了。
再然后菩萨又在唐王面前为这两件佛物做了更详细的使用说明,把唐王忽悠的满心欢喜。
不过对于权贵萧瑀和急于做法事的唐王来讲,不怕东西贵,就怕东西不好,俗话说不看疗效看广告。
再然后,菩萨一听唐王是个敬佛,礼佛的人,又说不收钱,免费奉上。这意思大概就是鲜花送美人,宝剑赠英雄,谈钱就太俗气了。所以如此一来菩萨两人的高人形象便出来了,而且无形中更加提高了佛教在唐王心中的地位,也让唐王更加尊重佛门了。
到最后,这袈裟和锡杖就到了唐僧手中。尽管这两样东西没有真的收费,但是这个可比收费还要贵。免费的东西其实更贵!
菩萨为什么不直接送给唐僧,而是要转一个弯才到他手里,这其中又有很多有意思的安排。
唐王有了菩萨赠送的佛门袈裟和锡杖,又被菩萨忽悠说只有去西天求取大乘佛法才可超度亡灵。求经心切的唐王自然深信不疑,于是便有了唐僧取经的故事。
唐王李世民当时在寺里就问:“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
唐僧听完就跑出来领旨了。为什么这么多和尚就唐三藏跑出来领任务呢?
而且唐三藏怎么说的:“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
可见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第一志愿是为了唐王的江山,并不是发自内心的渴望。
毕竟取经之路漫漫,处处充满凶险,小命随时不保的。别的僧人聪敏的很,可以不站出来,但是唐三藏不行啊。
因为唐三藏已经被唐王逼到了死角:
1,唐三藏作为朝廷选出的“水陆法会”的总主持和第一责任人,而“水陆法会”是唐王最重视的宗教活动,唐三藏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全力以赴的完成任务;
2,唐三藏被唐王奉为大唐佛教协会会长(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是全国佛教领袖,位高责任重,对振兴佛教,弘扬佛教有着不可推卸的作用;
3,唐三藏收到唐王馈赠佛门重宝,锦阑异宝袈裟和九环锡杖(两件物品总价值7000两白银,在当时可以说是非常非常贵了,即使在现在已相当于几百万人民币了),可以看得出唐王非常器重他,也凸显出唐王对这次水陆法会的重视程度;
4,唐三藏目前所学的只是小乘佛法,大乘佛法才是最高的佛教经典,作为唐朝佛教领袖,你难道不应该都学习更高深的佛法吗?这是从学术的角度来引诱唐三藏取经。
以上种种,作为唐三藏能够像其他人一样拒绝去西天取经吗?
所以说唐三藏被赐予这些名利的情况下不得不站出来,即使是知道前路未卜。
唐三藏主动站出来领旨去西天取经,唐王大喜,为了安慰和坚定他的决心,又跟唐三藏结拜成了兄弟,称其为“御弟圣僧”。这可是绝无仅有的殊荣了!
至此唐三藏不得不感动的“以身相许”了,立即表态说道:“我这一去,定要捐躯努力,直至西天。如不到西天,不得真经,即死也不敢回国,永堕沉沦地狱。”
这还不算,唐三藏准备启程时候,唐王还给他准备了,取经文谍和通行宝印(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签证和通行绿码)。还告诫他,“宁念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唐王这样做的意思其实就是要告诉唐三藏,你去西天取经既要让其他人知道你是来自大唐的高僧又要留下过往的证据(这正好和如来要求取经人跋山涉水脚踏实地去取经一样了),既要牢记使命又要热爱家乡不要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羁绊。
所以,如其说是唐三藏要去西天取经,不如说是唐太宗李世民要去西天拜佛求经了。唐三藏是唐王特使而已。
如此这般,唐三藏踏上了西去取经的道路。
至此,观音菩萨在唐朝也完成了佛教东进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铺垫工作了。和木叉欢欢喜喜的走了。
这一章,不得不佩服观音大士的营销手段以及唐王的驭人手腕。
(前面说过,菩萨可是一名超级营销大师,她深谙送东西不如别人来买东西会对这件东西更加珍惜的心理。
菩萨一路东进,先是点化沙僧,八戒,孙悟空和白龙马,给取经人提前找好保镖;然后泾河龙王被斩而赖上唐王李世民索命,再到唐王李世民魂游地府知道佛教的重要性安排“水陆法会”,到最后让唐僧去西天取经。这一连串的故事,无不出自菩萨之手。
所以菩萨有大智慧,可不是乱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