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及进展

1.全球制造业服务化的趋势

西安交通大学汪应洛教授研究了21世纪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其中有3个趋势与制造业服务化紧密相关:环保压力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服务在装备制造业价值链中的比重上升;产品多样化和客户个性化需求。服务化转型有利于保护环境,增加顾客满意度与企业效益。作者通过梳理文献,总结了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全球趋势。

1)产业价值链由产品为中心向提供服务为中心进行转变。如国际著名企业IBM和GE等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服务化战略,并在21世纪初已完成服务化转型,并且服务收入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服务在制造业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2)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日趋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近年来大数据、物联网及“互联网+”等新一代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与制造业联系得越来越紧密,为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3)服务收入在制造业中比重不断增加。表1-4为德勤公司调查80家制造企业服务收入占比的结果,由表可看出,所有调查的公司服务平均值在26%以上,国防和航空服务收入平均达到了47%,汽车制造行业达到了37%,由此可知服务在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中极其重要。

表1-4 全球制造业服务收入占比

资料来源:德勤公司,“基于全球服务和零件管理调研”研究报告。

4)全球制造业服务化差距变小。根据英国学者Neely的调查(见图1-3);2007~2011年美国制造业服务化程度最高,由2007年的57.68%到2011年的55.14%;许多国家没有较大的变化;中国服务程度变化最大,从2007年的不足1%到2011年的19.33%。从数据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中国制造企业服务化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第二,中国制造企业对服务化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中国制造企业正在向高价值方向移动,服务化是制造企业的大趋势。

图1-3 主要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情况

资料来源:英国学者Neely的调查(2011)。

5)制造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型逐渐多元化。英国学者Neely对服务化企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分析190个国家和地区的46000家公司组成的OSIRIS数据中排名前50的制造企业,总结出制造企业能够提供的12种服务,具体见表1-5。

表1-5 企业提供的服务类型及所占比例

资料来源:英国学者Neely的研究(2007)。

2.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进展

1)国家政策支持。2007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以上政策的支持为我国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制造企业服务化进展。我国一些制造企业开始由产品制造商向服务方案解决商转变(如海尔集团和陕鼓等)。表1-6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2009年对制造企业的调查。其中有14家企业开展了1种服务,33家企业从事2~5种服务,12家企业开展的业务种类多达6~9种。可以看出我国的制造企业逐渐重视服务化战略,积极进行服务化转型。

表1-6 2009年调查的企业已开展服务类型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课题组,《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途径的研究》,2009年。

3.我国制造业服务化的问题

制造业服务化自2006年被我国学者和企业界所重视,在我国发展历程较短,作者通过文献及服务化相关书籍总结了当前服务化存在的问题。

1)制造企业对高端服务的需求不足。从企业方面讲,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仍然以组装和加工为主,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中间,利润薄弱,没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24]。与世界知名制造企业相比,我国制造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实力弱,影响服务业务的开展。

2)企业对服务化战略的认识不充分。从总体上看,装备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处于起步阶段,受思想观念、市场环境、政策体制和经济基础等原因的影响,服务意识薄弱,认为生产才是企业的重要部分,对当前的制造趋势没有深刻认识。

3)服务化转型的市场环境尚不完善。总体上看,面向制造业发展的物流、金融和商业等领域的市场开放和改革相对滞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仍需完善,知识产权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诚信体系未完全建立,部分市场开放程度较低,监管体系不完善。另外,我国在服务业的科技、税收、融资及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这是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缺陷之一。

4)制造业服务化缺乏专业人才支持。在制造业服务化的转型过程中,面向高端服务的如金融租赁、在线维护和物流运输等需要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专业人才不足是服务化发展的瓶颈之一。一方面企业自身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不足;另一方面,我国现有教育体系对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存在脱节,难以适应转型对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