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信息网络化背景下金融专业教育的特征

6.1.1 教育范围的宽广性

信息网络化将大量相互作用的信息技术要素构成开放式、综合复杂的巨大系统,覆盖整个国家乃至全球,并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费用传递信息,以先进的技术广泛及时地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并使高校教师和学生能方便地应用信息。在信息网络化背景下知识交叉、学科交叉、产业重组与日俱增,行业、专业、岗位此消彼长,传统热门的职业、行业不断消退,新兴职业不断涌现,“互联网+”使过去认为完全不可能发生联系的事物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理论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与管理型人才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手脑并用、知行统一成为金融优秀人才的基本特征。培养复合型人才,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真实问题,是时代的突出要求。

金融专业进行跨学科教育具有一定的广度、开放度和自由度,能够给学生独立思考与主动探究留下充分的研究空间。这种宽广度既决定了学生的视野,也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事业和成就。学生治学要有基点、有旁涉,而基点务求精深,旁涉务求宽广,切勿浮光掠影,一无所长。

6.1.2 教育覆盖面的多层次性

互联网的信息量巨大,学生在浏览网络信息时,除了一些目的明确的浏览活动,其他浏览活动大多带有随机性,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辨别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高等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习好、成绩好,更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金融专业教育应注重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时事的分析,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发展。

6.1.3 教育方式的挑战性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具有信息发布简单、信息传播迅速的特点。报纸、广播和电视受到传统信息发布方式的制约,在信息发布前需要采集、整理和编辑。网络信息整理迅速,能从源头上确保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联网以其虚拟性、即时性、全球性和开放性从物质层面打破了校内外的隔阂,实现了信息的校内外互通。网络上的海量资源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师可以从网上得到许多优秀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同时,学生的学习渠道显著拓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的共享性和开放性,使教学模式更趋开放,教育资源能为更多人所共享。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高校开展线上教学,运用钉钉、腾讯会议等网络进行直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以说,互联网的发展使个性化的、以热情和兴趣为基础的学习变成现实,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更好地接触学习资源,从而改善学习效果。同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