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培训到体系:AEO认证就是贸易合规
- 邓彬彬
- 3301字
- 2024-11-02 07:27:53
内部培训课程——3个开发模型及4项实施建议
如何开发企业内部针对性课程,保障课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具体政策变动、AEO认证指南要求等着手,设计相关课程课件,并做好宣导工作。新的认证标准对企业培训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不仅是对公司级培训要求高,对部门级培训的要求也非常细。
企业只有彻底认识到培训是管理体系的基础工作,认识到培训组织工作在AEO认证项目中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培训的组织形式。如果只是应付式提交审核材料,培训通知、培训实施、拍照、签到和考核一样不落,但就是无法转化成管理绩效,这样的培训没有任何意义,也不是海关想要达到的效果。
企业要摆脱传统套模板、补材料的“验厂思维”,从自身实际出发用好ADDIE、STAR和黄金思维圈这3个模型就可以开发出和商业课程一样优质的内训课程。当培训课程开发者思路清晰,开发出内容价值高并受员工欢迎、领导重视的课程时,将有力推动培训参与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ADDIE模型:根据内部需求调研定制开发内部课程
ADDIE模式是培训界公认并广受推崇的课程设计及开发模式,也是企业最常用的课程设计、开发及实施模式。其中A:analysis-分析;D:design-结构设计;D:development-内容开发;I:implement-实施;E:evaluation-评估。尤其是进出口业务模式相对比较复杂的企业,采取对应的课程开发思路,能够有效保障课程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以企业内部开展供应链安全培训为例,运用ADDIE课程开发模型,快速建立课程开发思路:
表2-4 ADDIE模型课程开发实例

续表

STAR模型:按照“背景—任务—行动—结果”开发内部课程
STAR模型是基于课程开发的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Result(结果)的思路来开发课程,组织素材。该模型主要是引导开发者从培训需求的政策背景、任务目标和企业实际情况出发,以终为始,才能够使培训达到较好效果。
以AEO认证标准项下供应商培育和法规宣导为例,某企业对60多家大中型供应商开展贸易安全的普及教育工作,用STAR模型与案例收集模板能高效率、高质量完成课程开发及评估工作。
表2-5 STAR模型课程开发实例

续表

Why-How-What:黄金思维圈法则帮助企业开发价值增量课程
黄金思维圈法则是一项容易落地的思维模型,在课程开发中也非常有帮助。通过这一模型,企业始终围绕培训目的这一核心,刨根问底,开展价值增量培训,避免时间浪费。
黄金思维圈法则主要按照Why(为什么要做这项培训)—How(如何开展培训,如何收集素材,从哪些渠道获取准确信息)—What(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培训效果)的路径找到培训课程开发的方法,确保培训始终围绕想要达到的目的开展,避免企业做太多毫无意义的培训。
以企业内部定制开发海关行政处罚的有关课程为例,课程开发者应该明确为什么要开发这样一门课程。在AEO认证项目及企业进出口合规管理中,海关行政处罚关乎企业信用等级。只有明确企业哪些日常管理差错或工作疏忽会造成海关行政处罚,才可能在制度建设及内部审计等核心环节做到有的放矢。

图2-1 黄金思维圈模型
明确了课程开发目标,课程开发者则要从具体开发方法着手,整理法规条款内容(处罚条例的具体条款、情景和适用范围),收集素材(同行业、同区域的企业真实案例),积累真实数据,剖析近1年来企业因什么问题被海关行政处罚,从而在内部展开讨论,引发进出口相关部门的思考,为后续程序修订或持续改进做好准备。
很多企业往往没有搞明白其为什么要开展某项培训,只知道是海关要求的,目标性不强,也不清楚要达到怎样的培训效果,一味为了培训而培训,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长此以往,企业在培训上就会迷失方向。
除了开发针对性内部培训课程,有效组织培训对提升培训效果的影响也非常大。企业组织实施内部培训时,有以下4项建议供参考:
建议1:多种培训形式有效结合,无缝对接AEO认证标准
培训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尤其是更多年轻员工加入企业,对培训组织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广泛运用,新的培训方式不断涌现,从传统的课堂培训不断延伸至在线学习、企业读书会、翻转课堂、网络课程、视频课程、定期团队建设活动等多种有效形式。
【案例】
南方某集团旗下进出口企业的报关部多次开展技能比武,内部员工通过比拼商品编码归类、报关单填制、税费核算、寻找申报差错等技能,坚定了部门持续提升职业技能、坚持走专业化路线的信心,同时也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的申报质量。当年年底,在海关培育下,该企业拿下了高级认证,充分享受到各项便利化措施。
培训组织者应充分意识到,成人的学习特点在于只学习他们认为需要的东西,不易接受新观点,企业应尽量减少长时间的集中封闭式培训,采取更多新的形式以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企业加大内部资源倾斜,鼓励内部员工在培训结束后分享输出培训成果,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建议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外部学习后快速迁移转化成内部课程
企业应积极参与外部举办的公开课、法规宣导会或海关组织的信用培育会,及时了解进出口监管政策的变化,并将相关培训成果吸收后在企业内部转化。
企业可以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来完成培训升级。不管是权威政府监管机构,还是第三方商业机构,企业均可邀请。不少地区的龙头企业会邀请海关的企管稽查部门给企业中层干部进行培训,由于其培训权威,案例真实,对关键部门是一次深刻教育,效果非常不错。
规模大、影响力强的进出口企业,还可以邀请报关行、物流公司、银行、商会或协会等合作伙伴协助完成培训,加强彼此合作与沟通,增进互信与了解,达到双赢的效果。
建议3:培养内训师队伍,储备人才
海关审核AEO认证企业不是目的,终极目标是督促企业尽快完善培训管理建设,加快成长速度。尤其是高级认证企业,代表中国诸多进出口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企业规范程度决定着中国海关颁发的高级认证这块“金字招牌”的含金量。
企业应在资源上充分给予内训师队伍建设支持和倾斜,因为内训师队伍建设非常超值,一方面可以快速提高员工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度节约培训成本。
目前海关审核中也越来越关注培训师。企业加大内训师培养,持续开发高质量的海关法律法规课程以推动内部观念升级,紧跟海关改革步伐,可以少走弯路。
建议4:规避误区,把培训作为管理提升重要手段来抓
培训是建立有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企业应该规避误区,避免为了培训而培训,而要将培训作为管理提升重要手段来抓。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先生曾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学习作为一种管理活动,也是同样的道理,培训后一定要拿出行动,并用行动推动成果落地,体现绩效。
企业组织培训工作,是帮助企业员工提高素质、提升认知、获得成功、取得绩效的过程。而培训和业务之间常常出现脱节与对抗的情况,业务向东边走,结果培训拼命向西边拉,陷入不必要的内耗中。而良好的培训能够与业务很好地协同,甚至起到引领的作用。进出口活动属于重点风险业务,必须加强内部管控。培训作为重要支撑,应该推动内部员工掌握海关法律法规要领,提前做出调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要保障AEO认证项目培训落地,并将培训成果转化成行动,应做到3个方面:
从意识上,企业管理层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培训的巨大价值,以身作则,积极参与海关法律法规等重要培训,并积极协调AEO认证项目的各项培训工作开展;
从机制上,企业培训组织者采取一切手段,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资源积极完成项目中的公司级培训和部门级培训,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并做好责任归属,项目成员之间相互分工协作;
从效果上,培训老师应通过有效设计引导受训人员参与、实施、转化,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必要情况下,培训考核结果应与参训人员绩效直接挂钩,从而激发将培训转化成生产力的内在驱动力。
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说:“培训很贵,但不培训更贵。”虽然培训的投入很大,但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培训支撑,AEO认证项目很难取得好的效果。只有把培训作为驱动企业发展的基本方法,紧紧围绕“合规”这个关键词,才能在AEO认证项目中获得更大的绩效!
思考与分享
1.为什么说培训是企业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2.如何开发一门针对企业进出口活动的海关法律法规培训?
3.如果你是一名企业内训师,应该如何讲好一门AEO认证项下的内训课程?
4.如果你是企业负责培训的专员,如何统筹所有AEO认证培训项目以确保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