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单位里有些闹腾,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绩效考核方案做了修订。原来的绩效考核方案比较简单粗暴,只要涉及到扣分就会扣款,因为这个因素,所以大家月末考核的时候自评分都是给自己打上个100分,而接下来的考核环节,大家基于各种因素的缘故,基本也都是象征性的走一下考核流程,最后每个人都是100分结果,皆大欢喜。而且,原来的考核方式是通过工作计划申报并对照完成情况来进行衡量评估,而计划申报和完成情况基本都是在月末的时间集中上报,所以大家填写的计划基本也都是自己本月完成的事项,自然都是满分状态了。
新的绩效考核方案做了一些调整,一方面对打分与扣款做了一下尺度上的调整,85分以上不会扣款,自然也就少了一些经济上的考量,同时我也要求月度工作计划的申报必须在当月第一周完成流程审批,否则月末考核只能按照基本起点来进行打分。新的方案修订宣贯完成后,这个月便开始了试行。
当每个部门的流程到了我这里以后,细看之下居然还有些人的考核是满分状态,本想这次算了,但想了一下还是觉得不行,毕竟是已经明确了的制度,也在几次的会议上进行了宣贯和说明,如果就此算了,那岂不是言而无信,于是便一一回退,并跟部门负责人进行了细致的沟通,要求务必与部门每个人员做好交流沟通,明确扣分事项和具体尺度,重新调整考核打分再发给我。过了两天,新的考核流程便到了我这里,分数的确是符合了要求,只是打分的方式有些欠妥当,一看就是为了应付我的要求而进行的动作,但我并没有多说什么,静观其变。
又过了一天,耳边便听到了些声音,据说是该部门的同志们对于这样的考核结果有些不满意,甚至几个年轻的同志还想打印了自己的考核结果来找我沟通,后来说是被部门里的老员工给制止了下来,估计是觉得找了也许只会讨个没趣。再后来又听一位同事告诉我说这个部门的领导告诉她们这些都是我的要求,而且这个只能有一位可以打高分的人,就是谁谁谁,似乎我已经有所指定。她似乎很是为我抱不平,也许是因为她知道我的秉性肯定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但我只是笑笑,并没有立刻找她们过来对质。
虽然她们不来找我,但我还是要去找她们的,于是便借着开会的时候和大家聊起了这件事。开口我便承认到,这些要求确实都是我提出来的要求,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支持部门负责人的工作落实。接下来便和大家细细的聊了一下关于绩效考核方案修订和实施的意图。希望大家不要把考核当做是一种被考核被惩罚的事项,而是更多的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建立对自己正确的认知和定位,同时,通过月初计划、月中实施,月末回顾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与行事习惯。方式是考核,目的是培养,关键在自评。最后,我跟大家开了句玩笑话说道:我们要敢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真实的、正常的自我。
是啊,想来也是这样,哪里有什么绝对的完美,无论是看到外部的世界还是内部的自己,我们都需要能够坦然的接受各种的不完美。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不圆满才是人生”,想想我们所面临的周遭一切,那里有十全十美的顺心顺意呢,多少都是有些不圆满、不完美的。对待我们自己应该也是如此的心态和视角。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也许这样可以让自己放下不必要的焦虑感,放下不必要的人生包袱,让自己的人生不断有新的目标生发,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松弛感。
还有个小插曲觉得也有必要记录下来,那就是我的那位提我抱不平的同事见我对此事的处理居然如此的轻描淡写,甚至都没有批评一下那位部门负责人,觉得十分惊讶,更惊讶于我的情绪控制,连火都没有发一下。我笑着解释了一下,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能够把这些心里话私密话告诉我,但如何处理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自有我的考虑。一来就算我把她叫过来对质一下,批评一通,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除了让我发泄一些情绪之外,我似乎找不到这样处理的意义还有什么,反而假如我这样处理一下,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许会更坏,一定会让那位同事跟我结下很深的疙瘩。二来换位思考,她之所以举着足我的旗子去跟同事们这样去讲,目的也是为了去落实我对她的工作要求,主观意识上并不错,只是可能因为觉得自己的底气不足、威信不够的原因吧,所以采用了这样的方式,也算情有可原吧。我就装作不知道吧,我也是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