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华拿出来的东西,方睿一眼就认出来了。
旁边这些收藏界的大拿,当然也认得出这是什么。
鸡血石是一种价格极其高昂的石料。
其中最名贵的颜色,当然是鸡血的颜色。
但这种石料也有一种类似于鸡油黄的顶级颜色,比鸡血颜色还难遇到。
所以,以黄色为尊。
但上世纪鸡血石产地,有人发现了一块奇异的石料。
这块石料分成红、黄、黑三色。
本来,这最顶级的两种颜色出现在鸡血石上,这块石头价格至少数百万,但黑色污染了这块石头,价值暴跌。
但,一位雕刻家买下了这块石头,最终铸造了一个传奇。
这位雕刻家把鸡血石的红雕刻成了关羽,把黄雕刻成了刘备,把黑雕刻成了张飞!
三国文化大行其道,这一尊摆件,把三国文化和鸡血石文化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妙手之下,价格暴涨到了千万级别。
从此以后,红白黑或者红黄黑三色,就被叫做刘关张鸡血石。
其价格,当然也是应声暴涨。
不过,哪有那么容易遇到适合雕刻刘关张的鸡血石?
一般来说三种颜色混杂的都很古怪甚至是奇怪,根本没法拿来设计摆件,而且大量石料体积也不够做摆件。
所以,最终刘关张这种颜色的鸡血石,就慢慢成为了印章雕刻的圣品石料。
眼下,就是一枚印章!
印章上面有一块纯黑的部分,被苏建华雕刻成了黑虎头,印章主体则是三色混杂,印章本身开料几乎毫无瑕疵。
“果然好东西!”很多人围了上来。
“下面刻了什么字?”
苏建华笑了笑:“今天,谁买下这块刘关张,我就亲手给他刻字。”
一位收藏家上前:“刘关张的石材,苏老师亲自出手,那起码要五百万以上的价格啊。”
“当初苏老师的父亲送刘关张登上神座,如今苏建华老师的刘关张印章毫无疑问又是一段佳话啊。”
“看来今天的交流,印章类的第一已经产生了。”
众人点头,同意这个看法。
所谓交流,其实就是古董买卖,虽然现在帝国允许文物交易,但大家还是觉得,古董这种东西,岂是铜臭味能沾染的?所以用交流来代替买卖。
方睿在旁边笑了。
这不巧了吗。
“那不见得。”
方睿说话时,袁旭拉了拉方睿,示意方睿别乱说话。
最近几年,鸡血石快被挖光了,但是突然之间,又找到一片产地。
饶是囤积材料的那些人大力宣传吹鼓说现在的鸡油黄和以前的鸡油黄不是一种东西,质地不一样,也没办法阻止鸡血石价格暴跌。
袁旭以为方睿要说这材料不值钱。
现在苏建华雕刻的东西,本身材料值不值钱那都是次要的,苏建华亲手雕刻的东西,就是百万以上的价格。
所以袁旭以为方睿要说这个,阻止方睿丢人。
苏建华似乎也听到了,袁旭看苏建华注意到了,就不藏了,直接开口:“方睿啊,你一直学习考古知识,却对收藏这一行不了解。”
“苏建华大师是南派雕刻的代表人物之一,甚至没有之一。”
“苏大师出手雕刻的印章,价格远高于市场价。”
“你有疑惑也正常,毕竟隔行如隔山。”
袁旭的意思,考古和收藏是两个行业,隔行如隔山,这小子不懂这个很正常。
意思就是给苏建华一个原谅方睿瞎说话的理由。
苏建华当然并不是很在意这个,笑着:“方睿是干考古学考古的,对收藏这一行不了解很正常嘛。”
“我们平时不只是收藏古董文物,也收藏工艺品,除了历史价值之外,还有美学价值嘛。”
众人也是附和。
但是,方睿可不能跟着附和。
方睿就是来找机会卖宝贝的。
“袁老师,我不是这个意思。”
袁旭看方睿这么说,以为方睿这个聪明人要借坡下驴,满意的笑了笑。
这事情,一来是袁旭给方睿上的第一堂课,传授的第一个知识。
二来是当着老朋友们的面儿管教新徒弟。
这可就算是脱离老师学生的范畴,而是师傅徒弟之实了。
三来嘛,方睿本来就是来学这个的,借此机会进步,也是好事。
袁旭当然满意。
但是方睿继续:“这件印章在苏大师的雕刻之下,价值不菲,但要说是现场最好的印章,那的确还当不上。”
“我这个人比较老实,实话实说,苏大师不会怪罪我吧?”
本来没当回事的苏建华都忍不住了。
这小子分明是故意拿我当垫脚石啊!
还说老实,太腹黑了吧?
苏建华可是听说了方睿的来历,知道这不是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而是在考古界有一定名气的有志青年,肯定不会无的放矢。
但,周围的收藏家们可没看出来方睿是故意卖傻。
有人开口:“小子,不懂的话,不要乱说话。”
“苏大师雕刻的印章要是不是第一,你去哪儿找第一?”
“小子,不说别的,就算是市面上交流的那些古代印章,能到五百万这个价格的都寥寥无几,一般古代文物印章也就是几万的价格而已。”
“难不成你找到了传国玉玺?”
很多收藏家都在说话,一来是表现自己的知识量,二来是帮苏建华说话。
苏建华此时只想让他们闭嘴。
免得方睿一会儿真拿出好宝贝了。
丢人的又不是收藏家们,而是他苏建华。
袁旭却在思考一个问题。
方睿是故意的?还是真拎不清?
如果是前者,那这小子今天有备而来啊!可不是乱打!
如果是后者,那这小子不适合当徒弟,当学生还勉强。
这一行,最关键的不是学识,而是涵养。
干这一行,多少大人物啊?出去考古有成果,能见到多少帝国官方的人物啊?随便得罪一个,那就受不了。
方睿此时面对这些咄咄逼人的富商,笑了笑:“你们没见过,也很正常。”
“毕竟宝物嘛,谁要是拥有,都会藏在家里,不轻易示人。”
“但好巧不巧,我身上就有一件。”
说完,方睿拿出了独孤信印章。
众人看到方睿掏出来一个煤球,直接愣了。
有个富商笑了:“这东西我熟悉,煤球,我就是干这行起家的!”
方睿对他格外关注了两眼。
煤老板,有钱!
“这不是煤球,是精煤石,不过也差不多。”
苏建华:“精煤石也叫煤玉南北朝到唐朝时期很多贵族喜欢这种石材雕刻的摆件挂件。”
众人听苏建华这么说,都安静了下来。
所以,这是南北朝时期的东西?
袁旭却盯着煤球:“这是……文字?这是什么?”
在前世,独孤信印章被那个中学生发现后,被送去了当地文博单位。
但当地的文物研究人员,根本搞不清楚这东西是什么,就随便放在了展厅里展览,一放就是十年!
十年,无数人去看过,没一个人能看出它是什么。
直到一位考古界大拿去考察,才发现这东西是宝贝。
仔细清理后,才发现上面写着‘大司马印’‘大都督印’。
看清楚这两组字之后,才确定这是宝贝。
然后研究了很久,才对应上独孤信。
当然,也是因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这几组字,不太好清理出来的缘故。
袁旭第一时间都没发现这是什么。
毕竟,这种正多面体印章,在全球都独一份,以前没人见过。
方睿笑着:“老师,我刚刚不是说了嘛,这是印章。”
“谁有绢布,借来用用。”
有人顺手把垫在古色古香的檀木茶台架上的绢丝扯了下来:“给。”
方睿用绢丝擦拭着印章。
站的稍远的人现在看着印章也勉强能看清楚字了,读着:“大司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
有人摆头:“哪有人同时担任过这些职务?这是造假的么?”
方睿瞥了这人一眼。
挡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方睿也没客气:“在场这么多前辈高人专家教授,认不出这是真古还是仿古?”
“你在抖什么机灵?”
“不懂文物古董就别说话。”
方睿才不管他是哪个大人物哪个有钱的收藏家,反正方睿也不吃他家饭。
直接严声呵斥,不留情面。
其他人也没开口。
的确,这东西一眼打开门,不可能是仿古的。
但问题是,谁拥有过这些职务?
方睿当然知道这枚印章哪些部分的文字显露出来后能锁定主人,所以故意再哪儿制造悬念。
“南北朝时期,大司马大都督这样的职务的人,无论是哪一个,都是知名名人。”
“这枚印章,造型如此奇特,物主人身份高贵,搞不好还是现存某个大世家的先祖。”
“各位认为这枚印章和刘关张鸡血石比如何?”
苏建华:“这枚印章价格更高。”
“现在我就想知道,这到底是谁的印章!”
这决定了这枚印章的最终估价。
此时,一开始说方睿拿不出比苏建华印章更名贵印章的那几个收藏家,都偷偷溜到了后排去,免得被人旧事重提,嘲讽没眼力价。
方睿笑着,继续擦拭。
“大柱国印!”
“西魏八柱国!!!”
西魏八柱国,个顶个的知名人物,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
无论是哪一个,这枚印章历史考古价值都已经封顶了。
价格至少是八位数起步!
就看到底是哪一个人了,如果是最知名的四位,这东西价格那可就没边了!
方睿笑着:“其实我早就知道它是谁的了,不过是查文献对比出来的,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接下来这四个印面擦拭之前就算靠拢也看不清,现在随便擦拭出一个,应该就能证明它价值连城。”
众人直接围拢了。
到目前为止,历史上从汉代到唐代,知名人物的私人印章都很少出世。
更何况造型如此奇特,一印多面多用,在全球都是独一份。
两相加成,那可真就是国宝级的文物了。
方睿手中绢丝轻轻一擦。
“臣信上表……”
“独孤信!!!”
袁旭:“西魏八柱国,北周开国元老,北周明帝、大隋文帝的岳丈,唐太祖李渊的外公,独孤信!”
“的确,独孤信在西魏时期,同时做过大司马和上柱国大将军,同时还是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对上了!”
在考古界,史书物品时间三者相互印证,那就是实锤了。
众人惊叹不已,有人再问:“独孤信是谁?”
袁旭:“大家别挤,慢慢看,方睿又不会带着印章跑了。”
“方睿,要不你给大家介绍介绍这枚印章,说说独孤信这个人?”
方睿精神了。
这可得好好吹……说。
说好了,当场卖出去,价格还能涨一波!
让我想想怎么吹……说!
————
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