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的这个提议,最后自然又是毫无意外的一致通过。
而通过确定“薪华”社名,以及发行报纸这两点,再加上他又有汪园诗会头名的光环加身,黄澍虽然是提议成立诗社的首倡者,但江河现在无疑已经成为这个新会社的领袖,按照他的指导来发展。
通过这个提议后,众人又开始七嘴八舌地热烈讨论起了薪华社报第一期所要发行的内容。
讨论一番,除了摘抄朝廷邸报的部分内容做为时事版块外,所要登载的地方时事,众人都集中到了昨日已经谢幕的汪园诗会上。毕竟汪汝谦所举办的这次汪园诗会,确实是徽州府最近发生的一件头等大事,以及文人士子们的盛会,当然值得专门报导,大书特书。
而且诗会上发布的诗文,也正好可以做为诗文版块的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江河本来不太想报道这件事,因为他自己清楚自己的真本事,所以也就不免对自己所谓的诗名有些心虚,不想再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免得为诗名所累。
但在其他人看来,昨日诗会之事无疑很值得报导,尤其江河获得头名的经历,其中也颇有曲折与故事性,尤其还夹杂了他与江南名伎王微之间才子佳人的桥段,乃时下百姓与读书人们都喜闻乐见之事,也就更加值得专门报道了。
江河到底还是做不到一言堂,眼见众人都支持此议,认为薪华社报的第一期内容就应该以此事为主,他也就只好再次无奈地少数服从多数。而且这件事他真要反对,也确实是拿不出正当的理由来。
他虽然不想太过张扬宣传自己的诗名,但仔细想想,这终究也不算什么大事。而且作为第一期的报纸,也肯定发行不了多少,影响力有限,也就默认了此事。
待宴席结束,撤下剩余酒菜后,众人仍是热烈谈论不休,甚至方以智当场就要来纸笔,开始撰写起了文章。
他毕竟还是用毛笔用惯了,所以并没用刚拿到手的金笔,还是要来了传统的文房四宝。
黄澍也不甘落后,也要来纸笔开始写了起来。
江河随后也要来了纸墨,不过他并不是现场撰写文章,何况他那日根本没去汪园诗会,又不像是方以智与黄澍这两个直接参与者,也是写不出什么。
而且以文言作文,他实际上也露怯,并不擅长。原身的江河虽然会,他也相应继承了这部分记忆与知识,但到底原身的才学本来也就有限,这方面还真没底气去跟方以智与黄澍比。
尽管黄澍这狗汉奸人品实在低劣,但人家后来可也是高中了进士的,这方面的水平是硬功夫,真没得黑。
江河现在要来纸笔,是要绘制一份报图的大略图样。作为初创,时下的报纸也分不出如后世那么多版面,分出七、八版那么多。
他就简单先分了四个版面,一个是朝廷版,专门摘抄记录朝廷邸报上的一些重要内容。
二是时事版,主要登载记录一些天下时事,社会新闻等,目前的覆盖面,基本也就是徽州地区为主。
三是诗文版,登载一些诗词歌赋等,可以是时下某些才子们的新作,也可以是唐宋时期的经典旧作,还可以适时加些点评等,包括解释诗词里所用的典故。
最后的第四版,则是民生版,登载记录一些民生相关的内容,比如关心时下的米价、物价等。甚至还可以在这版里面登载一些如寻人启事,以及广告之类的东西,为商家做宣传。
比如他与江沁合作将要上市的新肥皂,以及他所要开始的长风镖局,完全就可以登载在上面打打广告,扩大宣传。
除了分出版面外,江河还设计了报头。在取报纸的名字时,他改为了“薪华月报”,没直接用社报。月报更有明确的期刊性,可以明白无误的告诉看报的所有人,这份报纸是每月一出,不是只出一两期或几期的独刊。
他前世的那个时代,在网络发达,智能手机流行后,年轻人们虽然已经基本告别了纸面媒体,但纸媒并没有完全消失,某些地方还是能看到有卖报纸的。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仍在坚持订报纸。
江河前世虽然也已经没有看报的习惯,但报纸这东西他当然也接触过,包括由上到下竖字书写排版的报纸,他也并不陌生。
民国剧、谍战剧里,这样的报纸很常见,甚至在许多谍战剧里,报纸都是重要道具,会给出许多镜头的特写。所以看的多了,他对这样的竖版报纸也很熟。
眼下他就是对照竖版报纸来绘制,虽然按照他自己的习惯,他更想直接上横版,但考虑到时下的阅读习惯与接受度,恐怕还是不能步子迈太大地一步到位。
他要敢直接上横版,眼下薪华社里的这九位同僚就通过不了。
他也没再临时制作炭笔,直接便是用蘸水笔画的。对于用蘸水笔作画,他前世也很熟了,并没什么难度。
除了设计报头,并划分了版面后,江河还把每个版面作了些区块化设计,稍大的标题用“XX”号代替,文字用波浪线代替,主要是先让众人看个样式。
他把一张纸对折,再加正反两面,便正好是四个版面。他不是写文章,主要是画,再加上基本是照搬前世见过的,所以完成的很快。
完成之后,他向众人展示道:“诸位请看,这便是我所设计的报纸样式,大略便是这般。”
众人闻言看去,又是不禁露出惊讶之色,没想到他短短时间内,不但提出了对报纸的构思,现在居然都已完成了版面设计。
方以智与黄澍这时也都停下了笔,方以智就近拿过这张报纸小样看去,忍不住赞叹道:“汉生兄真乃大才,居然这么快就完成了这报纸的构思与设计!”
接着众人一一传看过后,都并未提出太多修改意见。毕竟这种报纸版面设计,已经属于是后世经过多番修改后的成熟版型,便也让众人一看,都下意识觉着这种设计十分合理,报纸似乎理就该是如此。
这种设计排版,甚至比朝廷所发行的邸报都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