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后,方以智与黄澍的两篇文章也分别先后完成,交给众人传看。江河看过后,发现两人的文章都是从各自的角度描述了昨日汪园诗会的盛况与见闻。
方以智的文章,文字更加精炼生动,以统揽全局的方式描述。而黄澍这狗汉奸的文章,词藻竟然颇华丽,而且还颇善讲故事,着重讲述了江河那两篇诗文获得魁首的前后始末与曲折。
对于江河跟王微的关系,也特别着重了笔墨,但并不点明,显得颇有些引人遐思。
江河看过后,不禁感叹这狗汉奸果然是真有真才实学的,至少文章确实写的不错。就像汪精卫也曾写过“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名句。
可惜,人的才学与品德从来无关。并不是学问高的人,就一定德性佳,所以“才学兼备”才犹为难得。
就像东林党里的人皆是学问高深之辈,但品德这方面过关的却真不多了,只占其中少数,甚至某些道貌岸然的好官、清官,背地里也是贪财好色、男盗女娼。
反而学问越高的人,所能造成的危害也越大。如秦桧、汪精卫,就是个中的典例。
江河前世网络上有句流传的俗话,叫“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也正是这种形容,有文化的流氓,危害更大,更善伪装。
而且一个人的三观与性格养成,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人都是会变的,坏人有可能放下屠刀,从此开始行善积德;好人也有可能在环境的影响中逐渐变坏,或是在经历某个大变故后,直接就地黑化。
江河相信汪精卫在作《被逮口占》时,还是一个积极向上,意志坚定的革命青年。可惜,他最终还是成了那个头号大汉奸,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江河不确定现在的黄澍是否仍是一个有志青年,还并没变得像日后那么贪鄙,但他也懒得细究这个,反正知道这是个汉奸就行了。
他穿越过来,又不是要来做人生导师,拯救失足青年的,还是直接杀了最为省事。
不过在杀死之前,这个人也未尝不可一用,给他当个笔杆子,帮他摇旗呐喊。汉奸也是有汉奸用处的,至少让这家伙死前也发挥点儿积极的余热。
看完方以智与黄澍的文章后,江河各夸赞了几句,决定都用上。
接着又谈论了几句后,江河决定把标点符号抛出来,向众人道:“我们办这份报纸,不能只给读书人看,而是应该让识字者皆能读。让普通百姓也能通过读报了解朝廷大事,天下变化,开启民智。”
“汉生兄此言大善!”方以智立即率先出口赞同。
众人随后也纷纷认同这点,教化百姓,开启民智,这也是儒家自孔子以来的中心思想,孔子本身就是个教育家,门生三千。
汉唐以来,民间的识字率也是在一直不断提高的,两宋时期更是达到了高峰,所以宋朝才有民间小报的出现。
正是因为识字率的提高与普及,许多市井百姓也都识字,民间小报才有市场。否则全都不识字,报纸又卖给谁看?
元朝统治期间,打断了这一进程,不过蒙古统治者也并没有去奉行愚民政策,民间的识字率仍然不低。
到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更是大力推广办学,不但各州府县都有对应的府学、县学等,甚至还推广更下一层的社学。
民间百姓以每五十户为一社,每社都设一社学,择通晓经书者为教师,农闲时令子弟入学,并以劝农桑为主要任务。
事实上,这个制度还是在元朝时开始兴起的。朱元璋则是更加继承与发展,令十五岁以下幼童皆入社学,教学内容除了蒙学识字外,还涵盖御制大诰、本朝律令及冠、婚、丧、祭等礼节,以及经史历算等知识。
不止如此,朱元璋还在属于军籍的卫所中设立卫学,让军人子女也有机会入学受教育,普及识字率。就连张居正最早都是出身于卫所军籍,属湖广荆州卫,自小是在卫学里蒙学受教育的。
所以明朝的民间识字率,其实也是非常高的。受过蒙学教育的普通百姓,相当普遍。
直到万恶的满清,才积极奉行愚民政策,导致民间的识字率不升反降,甚至到新政府时期,文盲率都还高达百分之八十。
孔子的《论语》里有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许多人都按字面意思理解,认定儒家的统治基础就是奉行愚民政策,百姓全都不识字,才更好管理与统治。
但事实这是错的,这句话也不是按字面意思理解那么简单,就连朱熹的《论语集注》都称:“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若曰圣人不使民知,则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岂圣人之心乎?”
意识是说,圣人并不是不想开启民智,教化百姓,而是暂时还做不到,所以只能先由着百姓。而且推广教育也没那么容易,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好学。
就像后世的现代,教育已经完全普及,但学校里仍然有学霸、学渣之分。好多东西并不是老师不教,而是有些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就是学不会,并且许多人的心思也不在学习上。
现代都是如此,更别说古代这种社会环境了,孔子也是因为对此有清楚的认知,所以才说出了那句话。并不是愚民,而是受现实环境与条件所限,确实还做不到,是指大部分民众尚还愚昧。
孟子也曾说过,“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在座的方以智等人,包括黄澍在内,或者可能除了于锋外,都是熟读孔孟与朱子集训的,当然都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真正意思,儒家从未推行过愚民政策。
所以此时众人听江河说要开启民智,全都赞同并表示理解,认为这是件大为有益的事。
江河见众人都同意后,又接着说道:“但要让百姓都能读懂,我们就不能用太过高深或生僻的词汇与语句,而是要尽量白话。就像是《西游记》与《水浒传》这些小说的用语一样,让普通百姓一读便能看懂。此其一也。”
众人听罢,对此也都纷纷表示赞同,并谈论了两句。
江河等他们说完后,竖起两根手指,道:“其二,制约普通百姓读懂文意的困扰,还在于许多百姓不懂句读,难以分句。如此混然一团,自然就难解其意。为了让百姓们便于理解其意,我想在我们报纸的所有文章里,全都添加上句读的符号。”
“何为句读符号,汉生兄是指圈点吗?”方以智立即问道。
给文章书籍添加标点符号,其实并不是江河这个穿越者的首创,时下的读书人为划分句读,在读书时也会添加些标记,如加个点,画个圈,或以短横线来划分等,反正就是区分出断句。
“不止圈点。”江河拿过张空白纸,在上面用蘸水笔点了个逗号与句号,指着道:“我将此称为逗号,此为句号。”然后又画了个问号,“此为问号,用来表示问问题的语句。”
接着他把感叹号、引号、分号、顿号、破折号、省略号、冒号、书名号等自己所知道的所有标点符号全都画了出来,并逐个解释。
看着江河先画出逗句与句号后,众人尚不以为奇,毕竟时下的读书人也用圈点。圈直接就是句号,逗号也不过是点加了个尾巴而已。
但当江河随后把问号等所有标点符号全都抛出来并解释后,众人便不禁大为惊讶,并叹为观止了。
其实竖版书籍的引号应该是“『』和「」”这种直角引号,但江河却不习惯这种用法,还是直接照自己的习惯用互反逗号。
他也知道自己这么直接就把全部的所有标点符号都抛出来,肯定会引起众人惊讶,但他却不想只弄出简单的句逗号,然后让众人去自由发挥。
因为那样其他人想出来的标点符号,很可能就会与他前世所熟知与用惯的符号不同,他并不想改变自己的习惯。
作为穿越者,他当然是要按自己的习惯去改变世界,可不会让这个世界来改变他。
面对改变的难度,他可能会暂时隐忍与屈伏,但他绝不会放弃。
所以方以智等人大惊就大惊吧,他还是一次性全都抛了出来。
创诗社、办报纸,其实并不在他原先的计划里。报纸他虽然之前也有想过,但也并没有决定现在办。
今日也是适逢其会,由于黄澍先提意了创立诗社,他便干脆顺势提前把报纸办起来。
如果他不是感觉横版书写阅读的方式推行难度太大,现在肯定也会干脆一并推行。但不管如何,这件事他日后还是一定要办,要改变眼下的阅读书写习惯。
穿越者如果不改变世界的话,那还穿越过来做什么。哪怕某些穿越者并不想改变历史,想随波逐流地做个普通人。
但只要这个穿越者想让自己在当下的时代过的更舒适些,都难免会发明推出一些新东西。而任何不属于这个时代新事物的出现,都难免会影响这个时代的进程。这就是蝴蝶翅膀理论,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改变,也有可能会引发巨大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