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店铺改进(一)

童装这一块,张箐还是准备依靠手工来生产。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她对于设计的了解也长进了很多。

虽然比不上王健,但已经达到了设计师中的中等水平。

为了保证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会被购物者所讨厌。

张箐只是改进了一些其他商品中,销量较好的产品。

将这些综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产品。

......

另一半。

王健已经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了房地产。

不仅仅是那些道路,一些很好的地段,包括后世的国贸和三里屯。

王健借着关系,将这两块暂未开发的区域买了下来。

至于后来建造央企的那些地方,王健还没有插手。

大致游览了一遍,还处于荒凉的三环。

王健也是心生感慨。

不过。

等这块地段真正发展起来,还有接近三十年的时间。

后世,一位催父母在BJ买房的神童,家喻户晓。

也是因为,在那几年之间,房价的涨幅太过离谱。

但人员工资的涨幅却很有限。

这也使得很多买了房的人,身家暴涨。

“滴滴滴。”

王健正在遐想,大哥大的声音,却突然打破了这份沉浸。

“喂,王总,那边加盟的老板们已经等着您进行培训了。”

“您看您这边,什么时候有时间,至少把几家省会的店子培训一下,尽快开起来。”

王健也知道,自己不能再拖了。

距离招收这些代理商,已经过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

他们的热情已经快要消退了。

若是不拿出几家拿得出手的店子来,接下来的推广工作也会难以继续。

那些资金,王健也动用了一大半。

该去带人培训一下了。

“这样,你组织一批我们上海直营店的店员,跟我一起过去。”

上海那边的直营店店员,是王健专门培训过的。

带过去,分配在其他店铺,也能帮忙培训店员。

至于具体的规章制度,包括企业文化。

已经在上海那边试运行了。

结果自然是不错的,上海那边的直营店,每天都有很大的人流量。

即使不买衣服,那些顾客也要进去体验一番。

“先从南京开始吧。”

南京作为距离上海最近的省会,也是六朝古都,非常繁华的地方。

从这里开始进行,店铺的培训,不仅仅能带动整个江苏,甚至连安徽那边也能影响到。

现在的安徽省合肥,距离南京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安徽那边的务工人员,除了去往上海,另外的选择就是南京,很少会去往合肥。

“好的,王总,那我这边就提前通知南京那边了。”

......

处理完工地的事情,王健也坐车来到了南京。

南京的店铺,选在新街口。

这里也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之一。

不过,比起上海。

南京的劣势在于地方太小。

即使动用了重金,在这里也很难盘下一整块区域的商铺。

商铺的占地总共三百多平。

不仅仅是,出售王健提供的服装,这位老板本身,也是一家自营品牌的老板。

两家的服装,分别摆放在货架上,让顾客们自由选择,试衣。

王健也看了,这位老板所制作的服饰,偏向于男性,以及老年人。

与他们的产品,并没有太大的冲突。

按照一般的思路,来考虑。

这样综合性的服装市场,生意应该不错。

但试营业了一段时间。

成效却并不理想。

“胡老板,您好。”

“王总,久闻不如一见,您的年纪很年轻啊,没想到,自己就闯出了一片事业,年轻有为。”

“过誉了,我只是在这方面有一定天赋而已。”

“好了,该说说你这里的问题了。”

王健拿出自己的那套运营手册。

指向其中一条。

“本品牌针对的是,女性高端产品,所以店铺的装修要精致优雅。”

“无论是换衣间,还是各种为女性服务的配套设施都要有。”

王健的建议是,按照后世火锅店的推销模式。

凡是在本店消费的女顾客,都将获得一次免费美甲的机会。

这个年代美甲并不流行。

很多女性,只是用简单的指甲油,涂上颜色,装饰一番。

但王健见识过后世那些各式各样的美甲,对这一块,自然有所了解。

他提供的美甲配套服务,已经超越了99%的美甲店。

甚至这一套流行起来,那些美甲店可以关门了。

“而你这里,不仅没有配套的这些服务,还将女性服装部分,与男性和老人放在了一起。”

“胡老板,你要知道,咱们服装的定价,并不适合普通工薪阶级消费。”

“所以吸引这部分女性,应该给予她们足够的尊重。”

当然。

不仅仅是店铺内部配置的问题。

胡老板手下的这些员工,也没有经过培训。

真正想做好服务业,这些店员要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热情满满才行。

“亲,欢迎光临。”

“以您的气质,我觉得这几款您可以试试,都是当季的新品,而且购买五件以上,会有九折的优惠哦。”

“......”

王健从上海带来的店员,直接展示了一波降维打击。

他那流利的普通话,专业热情的态度,直接让胡老板,有些呆住了。

毕竟,店员只是为了老板打工,不可能做到这种程度来。

“胡老板,要让利于员工才行。”

“我给你们的价格并不高,如果市场打开,足以涵盖您这边的成本和利润了。”

“想要马儿跑,就得喂充足的草料,这些员工也是一样。”

“即使给予1%的提成,他们的态度都会很不一样。”

“我这边定下的规矩是3%-5%,普通店员3%,店长5%。”

“不过店长的5%是所有销售业绩的,这样一来,根本不用自己太过操心。”

“招到一位合格的店长,就可以代替你去看管这些员工了。”

“可是,这和以往的规矩差别太大,我怕有不好的事情会发生。”

胡老板知道王健所说的道理,但这么多年来,这边的店铺都是这样的做法。

他也怕自己采用王健这样的模式,会引起其他服装店的抗议。

甚至影响到他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