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朝野震动

百姓高亢的喊叫声像是汹涌的海潮,一浪接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

语气中透露出的兴奋、决绝,听得人热血澎湃,听得人心生万丈豪情。

杨靖站在台上,如有荣焉,他嘴角微微抿着,朝着百姓拱了拱手,随即大踏步走向桌案。

“啪嗒”一声脆响,是监斩令撞击木盒的声响,在如此汹涌的声浪中不值一提。

但是在跪着的朱樉耳中,却好似是催命的魔咒。

他不安的扭动着身体,试图站起来逃跑,但是身上的绳子绑的非常有技巧,无论他如何挣扎,都没有松动的痕迹。

“放开孤!放开!孤是秦王!是当今皇帝的儿子,你们没有资格杀孤!”

朱樉绝望的嘶吼着,目眦欲裂,脑门上的青筋暴起,看上去尤为可怖。

困兽之斗,更显得可怖,朱樉目光似乎要吃人,恶狠狠的望着群情激奋的老百姓。

他不明白,为何朱元璋为了这帮不值一提的泥腿子,就要把他杀了。

他更不理解,这天下是他朱家的天下,和这帮泥腿子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圣旨上,朱元璋要认错,要如此卑微的讨好这帮泥腿子!

这些泥腿子,生来就是要伺候他的,生来就是给他当牛做马的,凭什么他们的烂命,要换他的性命?

凭什么?

朱樉心中的怨恨如火山爆涌,嘴里发出的嘶吼声像是野兽的嚎叫。

愤怒的叱骂声被淹没在百姓的呼喊声中,但周围的人,依旧听得一清二楚。

杨靖听着朱樉的叱骂声,心中无比的庆幸,朱元璋是一个头脑清晰的皇帝。

如今太子朱标薨逝,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正是这个满嘴胡话的秦王朱樉。

论及法统,朱樉是距离太子之位,最近的亲王。

杨靖心中不免凛然,若是朱樉真的继位登基,那天下老百姓,还会有好日子过?

他手拿着监斩令,眉眼一挑,已经是大日凌空之时。

“验明正身!”

杨靖一身呼喝,便有数人上前去,仔仔细细的摸着朱樉的面部,十多个呼吸之后,有人来报:“正身验明,确是罪犯朱樉!”

“时辰已到,监斩人犯朱樉!行刑!”

随着杨靖话音落地,鲜红的监斩令随着飞出,啪嗒一声落在地面。

这声音虽然微弱,但在百姓眼里,不啻于九天雷霆在耳边炸响。

更为狂暴的声浪袭来,每一个老百姓都眼红脖子粗的喊着:“杀了他!杀了他!杀了他!”

无比汹涌的怨气和恶意扑面而来,尽管这股怨气和恶意并非冲着杨靖,但他依旧感觉浑身发冷。

众口铄金,人言如刀,杨靖靠着桌案,手指捏着圣旨,大喊道:“斩!”

刽子手得到命令,手中鬼头大刀红布揭开,一口烈酒噗嗤一声散成水雾,均匀的喷在雪白的刀刃之上。

意识到即将身死,大吼大叫的朱樉梗着脖子,用尽了全部的气力,喊道:“杨靖!转告我爹,迟早有一天,他会被这些泥腿子,给杀死!”

“我会在地府等……”

话音还未说出口,刽子手的鬼头大刀已经无情的落下。

几乎只是一瞬间,一颗人头飞起,猩红的炽热鲜血喷洒出数米,法场之上血腥一片。

扑通!

飞起的人头落在数丈之外,朱樉一双不甘绝望的眼睛怒睁着,似乎在遥望着应天的方向。

随着朱樉人头落地,汹涌的人潮诡异的安静了有一瞬,旋即便爆发出更为炽烈的嘶吼声。

“陛下万岁!”

第一声嘶吼传出,随即是第二声,第三声……

开口的人越来越多,细密的声音逐渐汇聚成汹涌的声浪,在整个西安城回荡。

“陛下万岁!!!”

受到老百姓嘶吼声的感染,坐在台上的杨靖,也忍不住喊出了声。

望着眼前如火如荼的民意,杨靖满面红光,忍不住感慨道:“得民心者得天下,陛下有如此民心,何愁大事不成!”

“至于朱樉所说,不过是虚言妄语,不值一提!”

他看向西安各部官员,朗声道:“罪犯朱樉已经伏诛,但事情远没有结束,陛下旨意中已经言明,西安百姓,有怨报怨,有仇报仇。”

“凡是同罪犯朱樉暗中勾连者,速速抓捕审查,若是有来府自首者,可从轻发落,若是负隅顽抗,存有侥幸心理,那便罪加一等!”

“诸位,先摸摸自己的良心,看看有没有坏,然后再想想,该如何为百姓做点实事。”

“自今日始,时限十五日,即便是黑白颠倒,夙兴夜寐,也得将这些冤假错案平反。”

“若是有玩忽懈怠者,休怪本官无情!”

一众官员战战兢兢,恭敬道:“谨遵刑部尚书教诲,卑职定当尽心竭力,绝不姑息养奸。”

西安城并未随着秦王朱樉的死,而变得宁静。

老百姓奔走相告,各地前来报官伸冤之人,络绎不绝。

为了方便百姓报官伸冤,杨靖果断下令,将西安城中能用上的衙门,全部用上。

就连秦王府,此刻也成了办案的地点,原本只对达官贵人开放的正门,门槛都要被百姓踩平了。

仅仅只是三日时间,西安城的法场就没有停下来过,每日都有人上去斩首。

其中多数是达官贵人,少数则是欺压乡里鱼肉百姓的地主豪绅。

他们借着朱樉的名头,一面毫无尊严的媚上取宠,一面不断地加紧盘剥百姓,以至于百姓离难。

对于这些人,杨靖的态度十分坚决,不给任何机会,首恶斩立决,从恶流放辽东都司。

至于家产,清算之后,广施乡里。

就在西安的平反运动搞得如火如荼之时,应天城中,同样也是争论不休。

市井坊间谈论声不绝,大家各执一词,彼此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

有赞同朱元璋做法之人,认为这是扬天地正气之举,也给天下的赃官污吏敲响了警钟。

也有反对之人,觉得这样做太过于酷烈,恐有礼崩乐坏之嫌,同时也为皇储之争,埋下了隐患。

此刻,朱允炆跪在太子朱标灵前,瘦削的脸上难掩激动之色。

他已然读过那份报纸,知晓朱樉要被正法的消息,心中难免有些许猜测。

朱元璋如此酷烈的杀掉自己的儿子,也就是他的二叔,会是什么目的?

会不会是为了更好的将他扶持上位,扫清一些障碍。

朱允炆越想越觉得有可能,之前他同黄子澄详加分析,总结出他成为储君的三大优势。

如今朱元璋所作所为,似乎都在明里暗里的映照着这三大优势,他心底微微放松,更加虔诚的叩头。

“爹!你得保佑孩儿,早日登上储君之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