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百姓呼声!

“回来了,坐,陪咱一同吃点。”

朱元璋招呼着杨靖,在后者受宠若惊的目光之下,为他添了一副碗筷。

吃食很简单,都是地道的农家小炒,并不算精致,但香味扑鼻。

原本朱元璋的伙食并非如此简单,以大鱼大肉为主,主打一个油腻。

朱元璋来之后,对这些大鱼大肉深恶痛绝,他虽说不太了解养生,但也知道,这把年纪了一天天这么重油重盐,心血管肯定是受不了的。

于是乎,在专注于给大明的思想上强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他也将自己的伙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

油腻和重油重盐悉数取缔掉,取而代之的是清淡为主的家常味道。

杨靖看着桌上简单的四菜一汤,捧着饭碗的手都在颤抖,感激涕零道:“微臣何德何能,能与陛下一同用膳,微臣实在不知如何报答陛下信托之恩。”

“咱不说这些虚的,你为老百姓办了好事,咱心里欢喜。”

朱元璋已经看过锦衣卫呈上来的奏报,对于西安发生的事情,自然是心知肚明。

但眼下,他还是想从杨靖口中听一听具体的细节,锦衣卫再怎么神通广大,也并非是留声机。

再加之奏报篇幅限制,更多的记录也是事情重点,并不会逐字逐句的写下。

毕竟一个人一天所说的话,有九成都是无用的废话,真要是全部记录下来,那便是流水账。

孔圣人一辈子也就那么些金句,寻常人水平远远达不到孔子的水平,一辈子能有一两句金句,那都是烧高香了。

杨靖将碗放下,恭敬的将事情的原委一一道明。

他知道朱元璋已经通过锦衣卫的奏报了解清楚事情的过程,因此那些本该是重点的事情,他简略跳过。

而那些不被记录或者说很少记录的百姓言语,他则是详细的说了出来。

“陛下,微臣走访乡间,有老农感激涕零,对微臣言说‘圣上连亲儿子都砍了!咱村的张寡妇被秦王掳走,肚里娃都没了……如今可算有人给咱百姓做主了!’,微臣听后,五味杂陈。”

“还有那些受害的家属,更是痛哭流涕,言语之中满是痛苦,有一老妇人紧抓着微臣的手,哭诉道:‘秦王叫人阉了俺家娃,才九岁就活活疼死!今日剐了他也难解恨!好在苍天有眼,他终于是遭了报应!’,微臣实在不知如何回答。”

“微臣此番所见所闻,实在引人发醒,深思之后,微臣更加觉得,若是权贵手中的权力不加以限制,势必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影响。”

“若是手握重权之人一心为民,那便是百姓的福祉,如狄公包公,百姓称之为青天。”

“可若是手握重权之人只知道骄奢淫逸,一心搜刮民脂民膏,老百姓必定是苦不堪言,家破人亡。”

杨靖有感而发,猛然间意识到自己似乎是说错了话,又有些讷讷不言,满脸都是紧张之色。

伴君如伴虎,谁也不知道朱元璋会不会骤然发难,杨靖沉浸在诛杀恶贼的欣喜之中,猛然发觉,这恶贼,就是朱元璋的儿子。

若是秋后算账起来,他这个监斩官,岂不是首当其冲?

紧张之际,朱元璋开口了:“你说的不错,手握重权之人,可以说是把握着成千上万人的命运。”

“他们一点小小的任性,都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他们一拍大腿做出来的决定,势必会引起连锁反应,对百姓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不论这个手握重权之人,是一颗公心,还是一颗私心,只要他拥有权力,就有可能祸及百姓。”

“这件事情的关键,就在于,权力没有受到应该有的限制!”

朱元璋一番话,虽说简短,但在杨靖听来,却好似是醍醐灌顶。

原本还有些模糊的概念,此刻忽然间就畅通了,零散的思绪,也在一瞬间连贯起来。

他有些振奋,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要对权力进行一定的限制?”

“想法很好,但是现在言之尚早。”

朱元璋的确是想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面,但是这个时代,说这些,太早了点。

出台《同等律》,为了降低阻力,他将秦王朱樉推出去祭旗。

为的就是告诉天下人,这件事情没商量,咱连自己的儿子都杀了,你们别想着在道德层面来玩脏的。

正因为如此,《同等律》出台至今,即便有人心中不满,但也无法挑刺。

秦王朱樉作恶多端,一条性命换得朱元璋新政策稳稳落地,也算是临死前做了些功绩。

可现如今,若是想要将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的确是为时尚早。

没有合适的土壤,突然提起,势必会遭到百官反对,乃至于天下反对。

无论官大官小,没有谁会希望自己的头上悬着一把利剑,而且还是一把时刻都可能落下的利剑。

既得利益者是不会愿意将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让的,势必会有流血的冲突。

可现在的大明,或者说现在的朱元璋,还无法做到应对天下官员的反对。

至于说历代都在完善的监察制度,本质上不过是加强皇权的手段,为的是维护家天下的统治。

诸如御史台、六科给事中、都察院等诸多部门,虽说有限制权力的理念,但缺乏系统性的制衡制约。

故此,还远远算不上将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

如今还没有合适的土壤,朱元璋不是神明,没有将天下人思想全部统一的能力,只能够徐徐图之。

杨靖思索一阵,也点了点头,他是个聪明人,知道大势难以违抗,即便是皇帝,也并非全知全能。

不过他提出限制权力这一点,并非是主要目的,所谓以退为进,他也玩了一手心眼子。

“陛下恕罪,是微臣莽撞了,过于异想天开。”

杨靖告罪,继续道:“近来《大明新青年报》广受欢迎,可上面的文章,并非是时时都有,影响了报纸的发行。”

“老百姓学识有限,即便绞尽脑汁,也难以成文,但他们并非没有痛苦,没有彷徨,没有对天下的看法!”

“微臣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是否能够在《大明新青年报》上增设一个栏目,名为‘百姓呼声’!”

“在‘百姓呼声’上,老百姓可以畅所欲言,可以提出建议,可以口诛笔伐。”

“让那些没有文化的老百姓,也能够通过报纸,发出自己的声音,让天下人,都能够听到老百姓的声音!”

杨靖的眼中闪着炽热的光,这个念头,是他在西安走访民间的时候,突然间冒出来的。

他思考了许久,借着眼下这个机会,满怀希望的向朱元璋言明。

朱元璋眼神中微微有些惊讶,除去对杨靖所说的惊讶之外,还有对自己所做一切引起的蝴蝶效应的惊讶。

这个世界,在他的影响下,已经开始朝着另一个方向,开始疾驰了。

他不再是孤家寡人,不再是踽踽独行,大明的天下,开始有了一丝火苗,一丝同他有些许类似的火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