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冠清并不反对贾琮去参加理国府的文会,这文会聚集着大儒宿老、才子翰林,以及各种清流勋贵子弟,非宝玉平日里和卫若兰、冯紫英聚会可相比。
若莫冠清还在翰林院,他也是会收到理国府送来的帖子,只是如今他早已回家养老,已经被排除在外。
他早就听闻理国府里有个神仙瑶台般的园子,名唤作沁园。
贾琮见莫冠清如此说,便放心去。
莫冠清想着贾琮还只是个七岁的孩童,生怕他被那些心高气傲的青年才俊以大欺小,于是在去理国府前,莫冠清特意将自己在翰林院几个交好的朋友请到家中,将贾琮介绍给他们。
意思是让他的朋友在文会上多注意贾琮,免得贾琮这个小孩子被那些有心之人哄骗了去。
显然莫冠清是多此一举,因为当贾琮从荣国府的马车下来,迎上来的就是他熟悉的柳玉城。
看见熟悉的人,原本有些紧张的贾琮感觉心里轻松许多,他和柳玉城一同进入理国府,上交帖子,顺利进入传闻中的沁园。
这沁园依水而建,两岸皆是落英缤纷,飞阁流丹。
最为瞩目的还是水对岸的万片菊花丛。
听旁人说,这些五颜六色的菊花是柳芳花了很大的心思种植下来的,有清冷高洁的白菊,也有垂丝含露的绿菊,更有重重叠叠的黄菊。
贾琮穿过九曲石桥,踏入亭子,已经有不少文人雅士等人注意到贾琮。
贾琮看起来就七岁,和他们这些十几岁以上的人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有些客人甚至猜测是哪家人那么没有眼力见,不会来事,把自己的孩子或者孙子带进文会来。
虽然文会并没有明文规定说不许带小孩进入,但对于这种重要的场合,带个稚子进入也不太正常,万一孩子哭闹起来,岂不是扫大家的兴。
“柳兄?你什么时候多了个儿子?”有认识柳玉城的书生上前打趣。
柳玉城道:“别说笑了,这个孩子可是写出那个故园无此声的神童。”
听到这话,有的人半信半疑,有的则是用崇拜的眼光望向贾琮。
这时贾琮才意识到自己借抄的纳兰词已经在读书人间疯狂传开,甚至被冠于神童的称号。
贾琮还是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这时有个中年男人来到贾琮跟前,笑道:“百闻不如一见,今儿小神童终于来我们府上了。”
贾琮便知眼前这个人就是柳芳,忙作揖道:“贾琮见过柳世叔。”
柳芳忙道:“不必多礼,我很喜欢你写的那首词,尤其是聒碎乡心梦不成这一句。”
“柳世叔过奖了。”贾琮回答。
柳芳见贾琮恭敬有理,并不因诗才而目中无人,心中更喜欢这个贾琮。
只是柳芳还要接待重要客人,不能和贾琮交流过久,嘱咐柳玉城几句话后就匆匆离去。
周围有些酸腐文人见柳芳与贾琮如此亲切,低声嘀咕道:“不过就是写了一首诗词而已,现场哪一个除了他都是有功名的。他凭什么也有资格来参加这文会?”
虽然没有人应和那人的话,但也正合部分人的想法。
贾琮并不在乎这些,他来到亭子边,极目望去,见对岸也有一个地势更高一些的亭子,这亭子看起来更加金碧辉煌,炫彩夺目,里面隐隐约约也有人。
听说那个亭子里边是当今炙手可热的礼和亲王。
自从太皇上退位,新帝登基后,新帝就有意无意地推出礼和亲王,或是封号,或是赠金银珠宝,以彰显自己兄友弟恭的一面。
这礼和亲王闲云野鹤、风流倜傥,一概对政事不放在心上,只会在棋琴书画下功夫,当真是闲散又逍遥自在。
贾琮听着旁人的介绍,心里也默默记住一些事情。
他记得红楼里就有个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而这义忠亲王与贾府的交情并不浅。
贾琮怀疑自己的父亲贾赦就是因为此事受到牵连。
贾琮想到这件事情,感觉有些头疼,但眼下他的注意力还是放在这文会的主题上。
文会的主题显而易见,就是有关菊花,不限题材,不限韵脚,限时为一柱香的时间。
众人已经开始思索,有才华敏捷者已经开始提笔写诗。
贾琮在此之前听到文会有个彩头,就是礼和亲王将会替胜出者寻遍天下之花,花中之王。
有喜爱天山水莲的,或有向往江南绿梅的,只要成为胜出者,礼和亲王定会亲力亲为替胜出者寻来。
眼前绚丽多姿的菊花就是礼和亲王替柳芳寻来的。
贾琮望着远处的菊花丛,心中已经想好自己要写哪一首。
柳玉城还在琢磨,他的科举之路虽然算是顺利,但他的能力并不在诗之上,柳玉城善写文章善填词却不善作诗。
过了一刻钟,已经陆陆续续有人写完,有好事者甚至开始观察贾琮,想看看这个传闻中的神童是否如此才华横溢。
贾琮并不在乎那些人的目光,挥笔而就,从容不迫。
他端坐在桌前,提笔在花笺上写下早已想好的菊花诗。
待柳玉城绞尽脑汁写完菊花诗时,贾琮正好在墨卷上写好自己的名字,等墨迹风干就一同和柳玉城上交。
这些写好的诗会收集在一块交给柳芳,而柳芳将这些诗稿送到对岸的亭子中,交给礼和亲王亲自浏览。
这礼和亲王也并非是那种游手好闲的人,他写的诗词也是京中一绝,会作更会看。
写诗过后就是等待,等待期间众人可以流觞曲水,也可以高谈阔论,更可以游览沁园,观这良辰美景。
柳玉城被几个同窗旧友拉去喝酒,因现场都是长辈,大家聊的有些话题自然是要避开贾琮这个小孩子。
贾琮知道自己的身份也无法融入,即使自己的芯子早已是成年人,但在众人眼中贾琮只是七岁的孩童罢了。
在贾琮逛完亭子后面的假山后,他便独自往池边去解闷喂鱼去了,他可以听到对岸传来丝竹管弦之乐,想必岸的另一边是如此的热闹。
贾琮知道若自己想到对岸去,只能靠刚才的菊花诗夺取个好名次。
正想着,贾琮远远看见有人乘船而来,便知道刚才的菊花诗有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