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中国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内在动力与途径,不是渴望知道一般原理同中国二元经济转换的联系,更不是急于得出有利于转换的政策结论。我们的研究还是要按照二元转换中诸多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本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来进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这里先对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并阐明本研究所统一的理论框架。

1.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1)二元经济。

“二元经济”的说法最初是由荷兰的社会学家伯克于1933年提出的,他在对印度尼西亚社会进行调查时,发现摆脱荷兰殖民统治的印度尼西亚社会是一个界限分明的二元社会。在农村,主要依靠劳动力生产;在城市,主要依靠机器生产,他将此总结为二元结构社会。[4]伯克当时的研究仅限于对二元经济进行单纯的描述。二元经济中对“二元”的真正界定是由著名发展经济学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瑟·刘易斯完成的。在其著名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中,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反差巨大的两大部门,即“二元”。一是传统部门,即“维持生计”的产业,由自给自足的农业及简单的、零星的商业、服务业组成,该部门不仅劳动生产率低,而且存在大量的隐蔽性失业问题,但它容纳着发展中国家的绝大部分劳动力。二是现代部门,即具有典型资本主义特征的部门,由技术较先进的工矿业、建筑业、近代商业、服务业组成。由于其使用生产性资本谋取利润,劳动生产率较高,工资水平较高,但它只容纳了发展中国家很少一部分劳动力。后来经济学界对二元经济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刘易斯这一认识的基础上的。所谓的“二元”指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部门和以现代生产方式为主的工业部门,它们之间的反差构成了二元经济。当然,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第三产业在城市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二元经济是指传统农业部门与发达的城市非农部门之间的反差。本书的研究将坚持这一划分。

(2)二元转换的内生动力。

所谓“二元转换”就是要消除二元经济中的二元反差,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为同质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这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内生”与“外生”在计量经济学的联立方程组模型中有严格的区分,因为在联立方程组模型中,多个变量相为因果,同一变量可能作为解释变量,同时又可能作为被解释变量。从变量的性质看,一些变量是由模型体现的经济系统本身决定的,被称为内生变量;另一些变量是由模型体现的经济系统之外给定的,被称为外生变量。在联立方程组模型中,外生变量的变化能够影响到内生变量的变化,而内生变量却不能反过来影响外生变量。

依照上述划分,我们把二元经济体中内部因素带来的二元向一元的转换动力叫内生动力,外部因素带来的转换动力叫外在动力。根据唯物辩证法内外因作用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是第一位的,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它是第二位的,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二元经济的转换也不例外,它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书所要研究的内在动力就是促使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换的内在原因。哲学中矛盾论告诉我们,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矛盾,而且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从这个角度考虑,本书所要研究的二元转换的内在动力就是存在于二元经济体中,能促使二元向一元转换的内在矛盾。

1.2.2 理论框架的阐述

从本质上来讲,经济学理论是用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几个主要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逻辑体系。经济理论的构建必须严格遵守形式逻辑内部一致的要求,否则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无法说清楚,也就不可能有理论创新。基于上述认识,本书为二元转换内在动力的研究限定了统一的理论框架(见图1-1)。

图1-1 二元反差的结构

本书的分析基础是二元经济的二元反差理论。二元反差首先代表的是一种差距,在二元经济体中它从三个矛盾的维度表现出来,如图1-1所示:一是部门之间的差距,它表现为传统的农业部门与现代的非农部门之间的生产率差距;二是就业主体之间的差距,它表现为农业劳动力与非农劳动力收入上的差距,通常用城乡收入差距来衡量;三是地域之间的差距,它表现为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水平上的差距,这种发展水平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方面,还表现在生活水平、公共服务等方面,这些方面农村均滞后于城市。本质上讲,二元反差所反映出来的三个维度上的差距其实就是二元经济体中的内在矛盾,它会促使二元向一元的转换。所以本书对二元转换内生动力的研究也是从三个大的方面来展开的:一是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内在推动力是城乡收入差距;二是传统农业现代化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内在动力是人地关系改善背景下农业经营模式与组织模式的创新;三是城乡融合促进的城市化,其内在动力既有乡村工业化促进的小城镇建设,又有城市经济的聚集效应与扩散效应带来的城市扩张。这样一来,二元经济理论与矛盾的分析方法在本书中就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理论内部逻辑的一致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