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对上号了

半个小时后。

姚卫东回到了前院。

对于吴大爷的提议,他欣然接受,并当场表达了感谢。

的确。

如今的情况下,只有发动院里老人一块帮他出面,事情才好解决。

至于筹办晚上的酒菜,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虽然现在身上没什么钱,但空间里兑换出来的物资,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咋样,你吴大爷他怎么说的?”

奶奶看到他回来,踮着小脚凑到近前,急切问道。

“还行,愿意帮着一块儿想办法解决,不过话也没说死,具体还得看街公所那边的态度。”

姚卫东没有瞒着奶奶,把刚才跟吴大爷聊天的内容简单说了下。

“哎吆喂,这可太好了!”

奶奶欣喜的跺了下脚,“那这么着,你年轻抹不开面儿,晚上请人的事儿就甭管了,我去挨个请他们!

你只管下午好好去打扫卫生,务必记得积极点儿,争取个好表现!

对了,晚上酒菜的事儿也甭上火,等你爹下班回来了,我让他去一趟你大姑家借点儿,这件事也包我身上了!”

奶奶下意识的拍打着围裙,整个人爽朗了许多。

“奶奶,酒菜的事儿我自己会想办法解决,用不着我爹出面坐蜡。

你也知道,我大姑都好几年没进家门了,冷不丁跑去借钱不合适,这我爹要是在大姑家受了憋,回来还是得搁我身上找补,犯不上。”

姚卫东看到奶奶高兴,便也笑着解释了句。

随后又补充道:

“刚才在吴大爷家,我已经跟他说好了,晚上就把人都叫他那儿去,在他家待客,酒菜我直接带过去。”

“嗯……也好,到时候吃剩的酒菜留在他们家,也是一份情意,这样他更会诚心诚意的帮咱说好话,东子你这事儿办的敞亮,奶奶支持你!”

奶奶略一沉吟,立刻明白了姚卫东的意思,欣慰点头。

“下午我得去忙活好些事儿,中午家里还是四眼粥?”

姚卫东问完这话立刻觉得忒多余了。

四眼粥,水烧开撒一把粗棒子面儿,熬好后盛到碗里清亮鉴人,连眼角眉梢都能照出来,故有此戏称。

他穿过来这两天净喝这个了,跟喝水的不同之处就是会拉嗓子,关键还不顶饿。

“四眼粥咋了?总比饿肚子强吧!

那什么,卫西一大早带着丫丫疯出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我现在马上做饭,先紧着你吃,别耽误下午的事儿。”

奶奶说着,踮着小脚就往饭棚走。

姚卫东想了想,快步跟了上去。

“奶奶,那我先不吃了,现在就去外面找朋友借钱,完了你也先别忙着做饭,兴许待会能多借到些钱,我就可以买些面粉回来,到时候咱也吃点干的。”

说完,不顾奶奶反对,大步走出了院门。

空间里倒是有一百斤面粉,但却不能这么直接拿出来。

不然根本没法解释。

“先去趟板厂胡同,踅摸着找个人用面粉换些钱、票,预备好晚上用的酒菜,顺道买些肉包子充饥,这样下午才有劲儿清扫街道。”

姚卫东走出大杂院,沿着胡同一路朝南锣鼓巷主街走去。

南锣鼓巷又被称为蜈蚣街,一条主街道,东西两侧各有八条胡同排列。

以北边方位为基准,他居住的景阳胡同是主街西侧的第四条‘蜈蚣腿’,而板厂胡同则是主街东侧的第七条‘蜈蚣腿’,相距也不算太远。

虽然如今物资紧缺,粮食供应紧张,但也不是一点都不流通。

四九城的鸽子市由来已久,这年头依旧不曾消失。

在板厂胡同,就经常聚集着一些无业人士。

买卖物资、倒腾钱票、甚至蹲点趴活儿的都有。

他们大多散落在那些锔锅固盆、理发、修鞋等的正规摊位附近,一般从不主动开口招呼生意,都是顾客找上来才跟你谈。

姚卫东凭着记忆,很快穿过主街,走进了板厂胡同。

这里的人气俨然比主街还要旺一些,马路边上摆着不少有合法手续的摊位,不远处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节奏有序,空气中飘荡着煤炭燃烧的刺鼻硫磺味。

很快,他便注意到了一个四十多岁的黑脸庞中年人,此时蹲在一颗柳树下,目光隐晦的四下踅摸着。

姚卫东等他注意到自己,抬手轻轻拍了下裤兜。

那个中年男子见状一怔,随后站起身来,一言不发的朝胡同另一头走去。

得,敢情这是对上号了。

姚卫东等那人走出一段距离后,便也信步跟上。

“啥情况?找我有事儿?”

中年男子走到一处巷子三岔口,转身等姚卫东来到近前后,偏着头开口。

“淘换钱票。”

姚卫东直截了当的回了句。

“多新鲜,缺钱票那你得找你们单位去啊,搁这儿跟我逗闷子有劲么?”

中年男子紧了紧上衣,说话的同时,警惕的朝姚卫东身后方向多打量了几眼。

“别看了,既然找上你肯定是熟人介绍的,就我一个人来的!”

姚卫东没工夫跟他墨迹,压低了些声音继续道:“面粉现在什么价儿?合适咱就谈,不合适我去找别人。”

“嘿!你手里有面粉?!”

中年男子闻言眼神一亮,态度一下热情了许多。

“那您算是真找对人了!尽管放心,我这儿价格保证亏不了你,另外你有多少我就要多少,可以给你……按这个数上称!”

他说完,手上接连伸了两次手指头,第一次是一,第二次是六。

意思是一毛六一斤。

“这还不算完,要是您能一次性倒给我超过五十斤,每斤我能给你涨到七!”

“票呢,怎么算?”

姚卫东微微皱眉。

“票啊,简单!一斤面粉两斤票,保证亏不了你!”

中年男子快速回应。

“五十斤面粉,你得给我八块七毛钱。另外再换十斤面粉的粮票,三斤其他副食票。”

“不带这么干的吧,本来五十斤是八块五,您这一下拔高两毛钱,我不但白忙活,还捎带拐个弯得赔上点儿,你看这……”

“不行就算了。”

“哎,别走啊小伙子,你确定有五十斤面粉是吧?得,我就权当做好人好事了,咱现在就过称,钱票保证一分不少你的!”

“那你去准备称,我把面粉提过来。”

“得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