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已经是最好了

反了!?

真反了!!?

袁隗这话一出,周围所有人的面色俱是一震。

但随着侧后方一名西凉骑兵的策马趋进,所有人的脸色又是随之一变。

“报——”

“启禀陛下,启禀将军,袁家公子刚刚领着数百贼人从太傅府后门而出,如今已突围而去!”

“什么!?”

董卓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好几个音调。

“周围俱是我西凉精锐,他们怎么可能突围出去!?”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虽然西凉兵人数不算多,加上还要分别掌控洛阳的数个城门,以至于此时跟着他一起兵围太傅府的,只有五百余人。

但问题在于,这五百余人可都是身着甲胄的绝对精锐。

袁家……

怎么可能!

传令兵单膝跪着,忙道:“回禀将军!那太傅府后门冲出来的贼人,同样身披甲胄,兄弟们一时间人手不支,被他们逃了出去!”

“郭将军已经第一时间带兵追出去了!”

同样身披甲胄……

董卓刚刚还愤怒的心情,在听到这六个字之后,顿时冷静了下来。

普通的世家大族养私人部曲,都是一件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事情。

何况袁家这种四世三公的顶级世家大族?

养甲胄死士,不足为奇。

不过这时间……

重新看向那独自站在太傅府正门的袁隗,董卓不禁了然了袁隗的一切算计。

“好好好,好你个袁隗,竟敢戏耍本将军!”董卓气笑道。

被董卓这西凉蛮子直呼其名,袁隗却一点不恼,只是笑呵呵地看向董卓,不语。

但这幅欣慰中还带着些许得意的神情,看在董卓眼中,着实让他是越看越气。

“老匹夫,你该死!”

越想越气的董卓终是一声大喝,随后弯腰抽出弓箭,在众目睽睽之下,弯弓搭箭,对着袁隗便是一箭射出。

嗤——

袁隗不闪不避,任凭那剑矢撕破自己的肌肤,穿过自己的喉咙。

随着袁隗的尸体砰然倒地,无论是在城门口投效的吴匡张璋,还是一直都跟随在董卓身边的忠实铁杆董旻,贾诩,抑或是单纯为了保护皇帝而同行的城门校尉朱儁,脸色都在这一刻变得极为精彩。

毕竟是个人就能看出来,袁家确实是有谋反的行径。

是袁隗凭一己之力颠倒乾坤,强行来了一段为自家洗白的声明陈词。

虽然他们这些在场的人都能看出来,实际上是袁家谋反在先,声明在后。

但架不住这时代可没有录像机。

有袁家四世三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加上袁隗在死前的那番慷慨陈词。

董卓虽然冤,但国贼这两个字的名号算是彻底坐上了。

何况又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董卓亲手射杀了自己的恩主袁隗。

光是这一条,就足够董卓受天下士人唾骂。

可以想象,若是真的让袁家的袁绍袁术两兄弟逃了出去……

不,这个时候都没有西凉兵押着袁绍袁术两兄弟回来,那就证明袁家两兄弟已经逃出了洛阳。

凭借袁家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一旦袁家两兄弟逃出洛阳,几乎就不可能被董卓的西凉兵抓住了。

可以预见,等这袁绍,袁术两兄弟回到汝南,将今夜之事大肆宣扬。

必是又一番风云激荡。

崔烈垂首在一旁,已经开始盘算着要早做准备了。

“袁家私藏甲胄,蓄养死士,勾结逆党何苗谋杀大将军,以图犯上作乱,当诛。”

自从将整个太傅府团团包围之后,就一直沉默到现在的刘辩,终于在此时开口。

而他的这一番开口,也是将今夜之事彻底定调。

“崔太尉,朕欲擢董卿家兼廷尉一职,抄袁家满门,并缉捕袁家外逃叛逆,勿要落下一人。你看如何?”

刘辩此时尚未亲政,从理论上来说,根本没有权力给董卓授予官职。

所以他需要拉崔烈一起。

崔烈出来道:“臣以为董并州忠君爱国,定能为陛下分忧。”

追捕袁家明显是个苦差事,能扔出去,谁也不想把这差事落到自己身上。

“既然如此,明日朝廷便正式拟旨吧。”刘辩一锤定音。

董卓则是翻身下马,朝着刘辩单膝跪地。

“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刘辩也跟着翻身下马,走到董卓身前将他虚抬起来的同时,用着只有他们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朕听闻董卿家还有一孙女,朕回宫之后,会让母后找个合适的时间,向董卿家提亲。”

“董卿家全力追捕袁家余孽即可,至于其他琐事,自有朕和母后,董卿家不必忧虑。”

说完,刘辩轻轻拍了拍董卓握拳的双手,随后转身道:“朕乏了,朱校尉,你护朕回宫。”

随着刘辩的离去,原本就是跟着刘辩而来的崔烈等人,自然也都纷纷离去。

不多时,太傅府的门前就只剩下了董卓一行人和一众西凉兵。

“兄长,你……你没事吧……”董旻第一个上前唤着董卓。

“我……我没事。”

董卓略显茫然的仰头,他这时才发现,自己的后背,不知何时,早已经全是汗水。

不知为什么,明明只是一个13岁的少年皇帝,竟然给他带去前所未有般的压力。

他根本猜不透这少年皇帝到底在想着什么。

“文和。”

“属下在。”

“你说……我今天做的对否?”

董卓今天做了太多的事情,从收到消息去北边抢皇帝,到中途投效于小皇帝麾下,再到如今,兵围太傅府,甚至亲自射杀了太傅袁隗,董卓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问哪件事情。

贾诩沉默了片刻,郑重道:“明公已经做到了最好,除了眼下,属下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可能。”

小皇帝的意思是极其明显的,只有董卓彻底和袁家划清界限,皇帝才会亲自出来为董卓站台。

面对着这样一个不好糊弄的皇帝,董卓根本没有两面骑墙的可能。

他只能二者中选其一。

毫无疑问,最后董卓选择了皇帝。

其实董卓也只能选择名义更重的皇帝。

因为当董卓护送着皇帝回到洛阳的那一刻,在洛阳百官都得知皇帝回来的那一刻,董卓就已经失去了对皇帝动手的机会。

否则,一旦董卓要是对皇帝动手,那如今的结果只会比现在更糟。

要说今夜董卓做的唯一一件,可能不是那么完美的事情,那就是在太傅府门前过于拖拉了。

如果能早一点直接破门而入,或许就不会让袁家有时间组织力量突围。

但话又说回来,那个阶段,董卓明显是还没有下定决心和袁家彻底分割的。

而这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那是四世三公,是自己的恩主。

不过,即便如此,现在的结果其实也并不算太差。

虽然董卓的头上有强行被袁家扣上的国贼帽子,但袁家自己不也同样是叛逆之身吗?

只要能灭了袁家,被袁家扣上的这顶国贼帽子自然会随之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