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论“策略性行为”

各位看官,上回咱们聊到贾府的“教育投资”,发现这贾府为了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也是下了血本的。今天,咱们就接着《红楼梦》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的情节,来扒一扒贾府中的“策略性行为”,看看这群富豪们,是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运用“策略”的,这“策略”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经济逻辑。

话说这《红楼梦》第三十回,写的是薛宝钗和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一段小插曲。这薛宝钗,咱们之前也聊过,是个端庄稳重、处事周到的姑娘,深受贾府上下的喜爱。而这贾宝玉和林黛玉呢,一个是贾府的嫡孙,一个是贾府的亲戚,两人性格都比较率真,说话也比较直接,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生争执。

这天,贾宝玉和林黛玉又闹了别扭,两人正在那里斗嘴,薛宝钗正好走过来。她看到这种情况,并没有直接劝架,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你们两个,又在那里‘金玉’‘木头’的打起来了。”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调侃贾宝玉和林黛玉,实际上却暗含深意。薛宝钗用“金玉”来指代自己和贾宝玉的姻缘,用“木头”来指代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暗示贾宝玉应该选择自己,而不是林黛玉。

说完这句话,薛宝钗又故意拿起贾宝玉的扇子,装作不认识上面的诗句,问贾宝玉是谁写的。贾宝玉告诉她是杜牧写的,薛宝钗就笑着说:“我最不喜欢他的诗,说得太风流浪荡了。”

这句话,看似是在评价诗歌,实际上却是在批评贾宝玉。薛宝钗知道贾宝玉平时喜欢和女孩子厮混,就故意说不喜欢杜牧的诗,暗示贾宝玉应该收敛一些,不要太过于风流。

薛宝钗的这两句话,可谓是“一箭双雕”,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批评了贾宝玉,还不得罪人,可谓是“策略性行为”的典范。

那么,什么是“策略性行为”呢?它在经济学中,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

一、“策略性行为”:聪明人的“心机”

所谓“策略性行为”,简单来说,就是指人们在相互影响的决策情境中,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的有意识的行动。这种行动,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其他人的反应,以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

在经济学中,“策略性行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博弈论、信息经济学等多个领域,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和互动的关键。

“策略性行为”的特点:

相互依赖性:策略性行为发生在相互依赖的决策情境中,即一个人的决策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利益,反之亦然。

预期性:策略性行为需要考虑到其他人的反应,以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因此具有很强的预期性。

目标导向性:策略性行为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例如获得更多的利益、避免损失等等。

“策略性行为”的例子:

价格战:两个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商品价格,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策略性行为。

广告战:两个企业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不断加大广告投入,这也是一种策略性行为。

谈判: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为了获得更有利的价格,不断进行讨价还价,这同样是一种策略性行为。

恋爱:男女双方在恋爱过程中,为了获得对方的青睐,会采取各种各样的行动,例如送礼物、说甜言蜜语等等,这也是一种策略性行为。

贾府中的人际交往:在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因此,贾府中的人际交往,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策略性行为。

二、薛宝钗的“策略”:温柔的“杀手锏”

薛宝钗在第三十回中的表现,就是一种典型的“策略性行为”。她通过巧妙的语言和行为,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同时又避免了直接冲突,可谓是“温柔的杀手锏”。

“借调侃表达心意”:

薛宝钗并没有直接说自己喜欢贾宝玉,而是借调侃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方式,暗示贾宝玉应该选择自己。这种方式,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避免了直接表白可能带来的尴尬和拒绝。

“借评价诗歌批评人”:

薛宝钗并没有直接批评贾宝玉风流,而是借评价杜牧的诗歌,间接地批评了贾宝玉。这种方式,既达到了批评的目的,又避免了直接冲突可能带来的矛盾和敌意。

“一箭双雕”:

薛宝钗的两句话,可谓是“一箭双雕”,既表达了自己的心意,又批评了贾宝玉,还不得罪人。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薛宝钗高超的交际能力和策略水平。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薛宝钗的“策略性行为”,是一种典型的“信息传递”和“信号发送”行为。她通过巧妙的语言和行为,向贾宝玉传递了自己的信息和信号,希望能够影响贾宝玉的决策。

三、贾府中的“策略”:生存的“艺术”

在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因此,贾府中的人际交往,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策略性行为。这种“策略性行为”,既是一种生存的“艺术”,也是一种经济的“博弈”。

王熙凤的“权术”: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管理者,她精明能干,泼辣果断,善于运用各种权术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她会利用各种手段来控制下人,会巧妙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会利用自己的地位来谋取私利等等。

贾母的“平衡术”:

贾母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她年事已高,经历丰富,对人情世故看得比较透彻。她善于在家族内部搞平衡,既要维护家族的团结和稳定,又要照顾到各个方面的利益。

贾宝玉的“迂回术”:

贾宝玉性格叛逆,不喜欢传统的封建礼教,但他为了在贾府中生存下去,也不得不学会一些“迂回术”。例如,他会讨好贾母,会和姐妹们搞好关系,会避免直接与人发生冲突等等。

林黛玉的“自保术”:

林黛玉寄居在贾府,身份比较特殊,为了保护自己,她不得不学会一些“自保术”。例如,她会小心谨慎地说话,会尽量避免参与到家族内部的斗争中去,会用自己的才情来赢得别人的尊重等等。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贾府中的“策略性行为”,是一种复杂的“博弈”过程。每个人都试图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与其他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四、“策略性行为”的“风险”:道德的“边缘”

然而,这“策略性行为”,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如果过度使用“策略”,就可能会触及道德的“边缘”,甚至会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信息不对称:

策略性行为往往伴随着信息不对称,即有些人掌握的信息比较多,有些人掌握的信息比较少。这就会给一些人利用信息优势来欺骗或误导他人,从而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机会。

道德风险:

策略性行为可能会导致道德风险,即一个人在采取行动时,会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其他人的利益,甚至会做出一些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

信任危机:

如果一个组织或社会中,人们普遍采取策略性行为,那么就会导致信任危机,即人们之间缺乏信任,互相猜疑,从而影响到组织或社会的正常运转。

在贾府,由于人际关系复杂,利益冲突较多,因此策略性行为非常普遍。虽然大多数人都能在道德的框架内使用策略,但也有些人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甚至触犯道德底线。

总而言之,策略性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现象。它既是一种生存的“艺术”,也是一种经济的“博弈”。在贾府这个复杂的大家庭中,策略性行为更是无处不在。咱们应该理性地看待策略性行为,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遵守道德规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