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风云际会,决战前夕

尽管秦国的外交攻势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楚国和齐国仍不甘心放弃遏制秦国的计划,在它们的极力撺掇下,六国联盟勉强重新整合,决定集结联军对秦国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

楚国凭借其广袤的领土和庞大的人口,出动了二十万大军,由名将项燕统领。楚国军队以步兵为主,擅长水战和山地作战,此次被部署在联军的左翼,负责从南部山区向秦国边境推进,企图突破秦国在武关一带的防线。

齐国则派出十五万精锐之师,其军队以车兵和弓弩手见长。齐国丞相田文深知秦国函谷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于是对齐军的战略进行了精心谋划。他命齐国军队与其他国家军队协同,佯攻函谷关,吸引秦军主力,实则派遣一支奇兵,绕道从侧面迂回,寻找秦国防线的薄弱之处进行突破。

赵国向来以骑兵闻名,此次派出十万骑兵,由李牧率领。赵国骑兵机动性强,冲击力大,被安排在联军右翼,准备在秦军与其他联军交战时,从侧翼发动突袭,给予秦军致命一击。

燕国、韩国和魏国也各自拼凑了一定数量的军队,燕国五万,韩国四万,魏国六万。三国军队作为联军的后援和侧翼掩护力量,跟随主力部队行动,随时准备填补防线漏洞或扩大战果。

六国联军共计五十五万之众,在边境集结完毕。各国将领齐聚一堂,商讨作战计划。楚国将领项燕作为联军统帅,在军事会议上说道:“秦国如今势力渐大,不可小觑。我等需紧密配合,步步为营,不可急于求成。先以齐军佯攻函谷关,吸引秦军主力,我楚军从武关突破,赵军骑兵伺机而动,待秦军防线出现破绽,我等全力出击,定能大破秦军。”众将领纷纷点头称是。

秦国的情报网络也在密切关注着六国联军的动向。嬴羽通过系统提供的情报分析能力,以及遍布各国的探子,对六国联军的兵力部署、作战计划等重要情报了如指掌。

面对六国联军的来势汹汹,嬴羽召集秦国将领和谋士,共同商讨应对之策。老将王翦说道:“六国联军虽人数众多,但各国心怀鬼胎,难以做到真正的齐心协力。我军可利用其矛盾,各个击破。”

苏然也补充道:“殿下,函谷关和武关是秦国的重要门户,必须死守。但我们也不能仅仅被动防守,可派遣精锐部队,在敌军行军途中进行骚扰,打乱其部署。同时,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给予敌军重创。”

嬴羽深思片刻后说道:“诸位所言极是。函谷关由王翦将军率十万秦军驻守,务必坚守。武关则由蒙恬将军带领八万秦军防御,不可有丝毫懈怠。另外,派白起将军率领五万精锐骑兵,在敌军必经之路的山谷地带设伏,寻找机会袭击敌军的粮草辎重。同时,我会继续派出使者前往各国,尝试再次分化六国联盟,从内部瓦解他们的攻势。”

此外,嬴羽还充分利用系统资源,提升秦军的装备和战斗力。他紧急调配系统积分,兑换先进的兵器制造技术,为秦军赶制一批新型弩箭和铠甲,增强秦军的防御和攻击能力。

在秦国,嬴羽亲自到军队中进行战前动员。他站在点将台上,望着士气高昂的秦军将士,大声说道:“将士们!六国联军妄图侵犯我大秦,掠夺我们的土地,奴役我们的百姓。但我们大秦的勇士,岂会畏惧!我们身后是我们的家人,是我们的国家。为了保卫大秦,为了守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奋勇杀敌,让六国知道,侵犯大秦的代价!”

“杀!杀!杀!”秦军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

同时,秦国国内也展开了全面的战争准备。百姓们积极响应号召,为军队提供粮草、物资等支持。工匠们日夜赶工,制造兵器和装备。各地的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加入到保卫国家的行列中来。

而在六国联军营地,各国将领也在进行着战前动员。楚国将领项燕对楚军将士们说道:“楚国的儿郎们!此次出征,是为了楚国的荣耀,为了我们的霸业。秦国的崛起已经威胁到我们的生存,我们要齐心协力,打败秦军,让楚国成为天下霸主!”赵国李牧则对骑兵们喊道:“赵国的骑兵们,你们是草原上的雄鹰!让我们在战场上展现出赵国骑兵的英勇,冲锋陷阵,击溃秦军!”

双方都在紧张地进行着最后的准备,一场决定秦国命运乃至天下格局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所有人都知道,这将是一场无比惨烈的较量,而嬴羽和他的秦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