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曦满月那天,王秀兰从老家带来了亲手缝制的虎头鞋和十二双纯棉尿布。六十五岁的她头发已经全白,但抱着孙女时,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妈,您别老站着,腰不好。“程远接过母亲手里沉重的布袋,里面装满土鸡蛋、晒干的野菜和自家酿的豆瓣酱。
王秀兰摆摆手:“庄稼人哪有那么金贵。“她环顾儿子四百平的大平层,目光在智能家居控制面板上停留片刻,最终走向阳台:“这儿能种点葱蒜不?“
晚上,苏晴悄悄告诉程远:“妈刚才问我,冲水马桶的按钮在哪。“
程远鼻子一酸。母亲第一次来城里住时,曾因为不会用感应水龙头急得满头大汗。如今他身家过亿,给母亲买了最好的房子,却连最基本的生活习惯都没考虑到。
深夜,程远起床喝水,看见母亲房间还亮着灯。推门进去,发现王秀兰正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着什么。
“妈,这么晚还不睡?“
王秀兰慌忙把手里的东西往身后藏:“就睡了,就睡了。“
程远坐到她身边,发现那是件用旧衣服改的小肚兜,上面歪歪扭扭绣着“平安“二字。“眼睛不行了,绣得丑。“母亲不好意思地说。
程远抚摸着那些不平整的针脚,想起小时候过年,母亲也是这样熬夜给他改新衣服。他抱住瘦小的母亲,闻到她身上熟悉的皂角香:“妈,搬来跟我们一起住吧。“
“城里住不惯,鸡啊菜啊都没人照看...“
“我想天天见到您。“程远的声音闷在母亲肩头,“小曦也需要奶奶。“
王秀兰最终答应每年过来住半年。临走那天,程远往她行李箱塞了张卡:“密码是我生日,别总舍不得花钱。“
一个月后的凌晨三点,刺耳的电话铃声惊醒程远。电话那头,邻居李大婶的声音带着哭腔:“小远,你妈晕倒了,现在在县医院!“
程远浑身血液瞬间凝固。他一边穿衣服一边给司机打电话,苏晴已经起身收拾行李:“我订最早的航班,你开车小心。“
五百公里的夜路,程远闯了三个红灯。车窗外的黑暗像化不开的墨,他不断想起父亲去世那天,也是这样一个深夜,十岁的他跟在板车后面跑,看着父亲逐渐变冷的身体被白布覆盖。
县医院走廊的灯光惨白。主治医生摘下口罩:“脑溢血,虽然抢救及时,但右侧肢体可能会永久性瘫痪。“
病房里,王秀兰的右半边脸像垮塌的沙堡,嘴角歪斜,看到儿子却还试图笑。程远跪在病床前,把脸埋进母亲能动的左手里,那掌心粗糙的茧子刮着他的眼泪。
“没...事...“王秀兰含糊不清地说,口水从歪斜的嘴角流下。
护工进来换尿袋时,程远看见母亲大腿上松弛的皮肤和蜿蜒的青筋,突然意识到这个曾经能背着他走十里山路的女人,已经如此苍老。
苏晴带着程曦第二天中午赶到。看到儿媳和孙女,王秀兰的左眼流出浑浊的泪。苏晴熟练地打来热水给婆婆擦身,动作轻柔得像对待婴儿。
“你...“程远惊讶于妻子的熟练。
“我查了资料,还咨询了康复科医生。“苏晴把毛巾拧干,“学校那边我申请了停薪留职,至少照顾妈到能基本自理。“
程远想说什么,喉咙却哽住了。他想起二十年前那个雪夜,苏晴也是这样自然地握住他生满冻疮的手。这个曾经娇气的城市女孩,不知何时已经成长为能扛起整个家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