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后期云南封疆大吏的省情认知与国家治理研究
- 许新民
- 523字
- 2025-04-24 19:20:46
第二章 道光朝云南边区冲突爆发与治理困局
道光中期,清政府面临内忧外困的政治局势。鸦片战争以后,随着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内地、边疆省份各种反清活动日益活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点到面,在西南、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武装抗官事件频繁爆发,清政府在上述边疆省份的统治出现治理危机,疲于应付,无法有效化解以汉回矛盾为表征的国家治理危机。本章重点讨论“永昌事件”之后的连续三任云贵总督贺长龄、李星沅、林则徐,任期均不足三年,不满一个任期。他们号称能臣干吏,官声不错,调任滇督前,均有在民族地区担任封疆大吏经验,具备处理民族矛盾的丰富经验。贺长龄久任贵州巡抚,治理苗疆,其成效朝廷内外有目共睹,李星沅、林则徐先后在陕西巡抚、陕甘总督职位上历练,李星沅在四川、陕西任上“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1],林则徐度过仕途低潮期后,于遣戍地所在的西北就地起复,指挥镇压过甘肃藏民反抗斗争,清查雍希叶布番族,筹办番务(土番、野番),缉捕陕西刀匪。清廷将他们调往云南,委以封疆重任,因地择人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幕后显然经过一番精心的政治运作。清朝最高统治者寄望干吏治疆能够化解云南治理困局,扭转边省从大局基本稳定滑向战乱边缘的严峻局势,他们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云南汉回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