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庙国子监论丛(2017年)
-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编
- 918字
- 2025-04-25 17:50:08
孔子登东山另一说
位于邹城市境内的峄山,虽然海拔只有582.8米,却有着“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之美称。像这样一座名山,距离曲阜又十分的近,热衷于登山的孔子,是不能不光顾的,因而有一说认为,这就是“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东山。在冠子峰石壁上,刻有“孔子登临处”“登东山小鲁”等字。冠子峰上就是小鲁台,相传孔子就是站在这里,发出了“登东山而小鲁”的感叹。山上原有“小鲁台”三字,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题,今已不存。光绪年间《邹县志·山川》载:“冠子峰,系山之东峰,高次五华。俗传孔子登东山小鲁处。状如妇人冠,故名。”
如果让我在两座山之间进行选择的话,我倾向于平邑境内的蒙山。理由是:首先从方位来看,蒙山在曲阜之东,而峄山则在曲阜之南。再来看国别,蒙山属鲁国,据《孟子》孙奭疏:“孟子言孔子登鲁国之东山而览者大,故小其鲁国,以鲁国莫大于东山也。”明确指出,孔子小鲁的地方是在鲁国境内,而蒙山正符合此说。峄山在当时则属邾国,孔子跑到邾国的土地上去“小鲁”,恐怕不太合适。
孔子的蒙山之行,撒下了一路珍珠一样的文化遗迹供后人凭吊,再重新归纳一下孔子登蒙山的路线:孔子一行从曲阜出发,第一站到了今天泗水县泗张镇的圣公山。而后北行到达泉林观泉,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在泉林的卞城或平邑县的仲村,收子路为徒,并带上他一起登蒙山。在蒙山顶上,发出了“登东山而小鲁”感叹,今蒙山之巅有“孔子小鲁处”碑。孔子下山之后,在山脚下的平邑县柏林镇孝义村见到了他的老师老莱子,并有一番深刻的交谈。离开孝义村,他们到一个小村子住宿,这个村子因而有了“子宿村”的名字。随后开始向西北方向转了一个弯,在新泰市石莱镇道泉峪村,发生了“孔子不饮盗泉”的故事,然后回到曲阜。根据孔子收子路为徒这件事,可以确定登蒙山的时间为孔子28岁那一年。按照盗泉的传说,他们此行的季节应该是盛夏。
以上是笔者根据历史文献、方志记载,结合民间传说和实地考察,梳理出了这样一个孔子的行走路线,仅供专家学者们参考。
梅庆吉,曲阜孔子文化学院教授,兼任哈尔滨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曲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1] (清)王廷赞诗:《圣公山》,光绪年间版《泗水县志·艺文志》。
[2] 参见许逸民《金楼子校笺》,中华书局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