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星斗——石峁古城
石砌的城垣、神秘的石雕、精致的玉器、久远的骨簧、优美的壁画,谁会想到这些会聚了华夏文明的瑰宝属于一座4300年前的城,即一座位于黄土高原的神秘庄重的石头城——石峁古城。
这座由石头筑成的古城,位于陕西榆林神木高家堡镇一个被称为“石峁”的台塬梁峁之上,这里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是陕西、甘肃、内蒙古、山西、宁夏的交界地带,也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合的地带。2012年秋天,中国考古界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揭开了石峁古城神秘的面纱,也让这一片炽热的黄土地在考古界变得尤为醒目。
2011年,由四十多位专家组成的考古队正式启动对石峁遗址的系统考古工作。经过一年的科学探测及挖掘,考古队向社会发布了重大发现,石峁古城是已发现的史前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可以称之为“华夏第一城”。
据考古探测,石峁古城大致呈方形,由“皇城台”、内城、外城3座石构城址组成,它们结构完整并相对独立。皇城台南北西三边是深沟,东边和其他山峁相通,一条缓坡通道直通东门,称为皇城大道。内城墙以皇城台为中心呈环形带状向东北方向展开,墙体残长2000米,面积约235万平方米。外城墙以东门为中心向四周蜿蜒,墙体残长2840米,面积约425万平方米。处于山脊之上的城墙将内城紧紧包揽起来,城墙外则是深沟,因此,石峁城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空间,易守难攻。石峁古城的布局很像北京古城,皇城台相当于故宫的太和殿,内城是故宫,外城就是北京城了,这也符合都城建设的特征。[1]考古工作者在石峁城里发现了宫殿建筑、手工业作坊、瓮城、宗庙、墓葬等遗迹,挖掘出土了大量珍贵遗物,如石雕、玉器、铜器、陶器、骨器、纴木和壁画等。种种史料证明,石峁古城是当时北方区域内制度文明的中心,是王者之城。
石峁古城的设计精妙绝伦,按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天才设计家的大手笔。以整座石城的外城东门为例,该门从内到外分别是门塾、内瓮城、两座包石夯土墩台、外瓮城等,而且恰好位于遗址区域内的最高处,神奇的是它的朝向正好是四千多年前夏至日出的方向。难以想象在生产力极低的上古时期,我们的先民能完成如此宏伟、精良的建筑,他们的智慧实在让人惊叹。
随着考古的深入,大量的石雕在石峁古城的中心宫殿区域内被发现。这些石雕雕刻技艺高超、技法多样,有浮雕、圆雕、阴刻雕等,画面题材很丰富,有神面、人面、神兽、动物、各种符号等,所有图案都讲究对称美,体现出精妙的构思和娴熟的技艺。2019年考古发现的神面纹圆形石立柱更是让考古界震惊。这个立柱上的形象是人的造型,却有着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兽面相似的“大眼咧嘴”的夸张表情。这个神面纹圆形石立柱是在石城皇城台大台基的一个走廊里被发现的,直径约50厘米,高度近1米。考古学家认为,立柱有可能是石峁人的图腾柱。[2]
2017—2018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石峁古城皇城台门址时,发现了一批骨制的精美文物,其中的二十多件骨簧考古价值极高,共存器物丰富,是21世纪音乐考古的重要发现,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出土的年代最久远的骨簧,也可能是人类拥有的第一件乐器,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3]
石峁古城带给人们的惊喜还有很多。考古人员在古城东门的内瓮城墙体内侧和地面上,发现了成层、成片的壁画,累计接近200块,其中最大的壁画残块约30厘米见方,壁画主要以白灰面为底,由红、黄、绿、黑等颜色绘出的几何图案,色彩丰富。经过分析,考古专家认为壁画中使用的一种色彩竟是来自海洋的天然颜料,而且就目前的考古发现看,石峁的壁画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批史前壁画,而这批壁画采用的以洁白平整、防潮防虫的白灰面为绘画载体的制作工艺,在汉代以后才较为流行,说明四千多年前的石峁先民已经掌握了壁画的颜料提取、制作工艺、绘制技法等。[4]
当石峁古城还沉寂于黄土之下时,石峁的玉已久负盛名,流传于世界各地。20世纪70年代,陕西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戴应星偶然听说榆林神木高家堡村出产古玉,于是他赶往神木,在收购站里见到了成筐的玉,最后征集到127件玉器。其中有一件双面平雕玉面人头像造型独特,雕工极其精美,玉面刻橄榄形大眼,鹰钩形鼻,耳在脑后凸出,口微张,顶上发髻凸起,颊上一圆孔,颜色呈青色,上面有褐色侵蚀斑点,半透明,这件玉器现收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文物价值极高。随着对石峁古城的考古挖掘,大量的玉器被发现。2012年的一次发掘,考古人员在石峁古城的城墙里发现了6件完整的玉器,种类为石雕人头像、玉铲、玉璜、牙璋等,考古证实这与散落世界各地的石峁玉器有关联性,这一重要的考古收获为流散各地的四千多件石峁玉器找到了“家”。
石峁虽出土这么多玉,但周围并不产玉。考古学家结合科学检测手段考证,石峁玉器的来源比较复杂,有甘肃、青海、新疆部分地区的和田玉,甚至还有更远的昆仑山玉和辽宁的岫岩玉,这说明在4300年前,石峁先民的经济活动空间很大,千里迢迢的文明交往、商贸之路已经存在,“丝绸之路”的雏形业已形成。[5]
石峁古城的发现对于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意义重大。石峁古城是大河套地区和鄂尔多斯高原先后发现的上百个类似的石筑遗址中最大的一个,这表明石峁已是当时草原丝路上的重要节点,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在这里交流互通、融合发展,生成整个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石峁文化所属的龙山文化与不同时空中出现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会聚在一起,造就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
[1] 孙周勇等:《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中原文物》2020年第1期。
[2] 孙周勇、邵晶:《石峁遗址皇城台大台基出土石雕研究》,《考古与文物》2020年第4期。
[3] 辛雪峰等:《探索石峁之音》,《人民音乐》2020年第6期。
[4] 邵安定等:《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壁画制作材料及工艺研究》,《考古》2015年第6期。
[5] 朱鸿:《中华文明探源从石峁遗址看华夏玉石之路》,《世界博览》201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