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刘备亲率大军奔赴汉中,三少随行出谋划策。抵达汉中前线,望着曹军严密布防的营垒,三少陷入沉思。曹操久经沙场,麾下谋士如云,想要取胜绝非易事。一番勘察后,三少发现曹军虽兵力强盛,但粮草补给线过长,这是个关键破绽。

于是,三少制定出扰敌补给、疲敌再战的策略。他命张飞、马超率领一支轻骑,频繁骚扰曹军运粮队伍,截断其粮草供应;又让黄忠、赵云设伏于曹军必经之路,趁其不备突袭劫粮。曹军粮草屡遭袭击,士气低落,曹操心急如焚,亲自率军与刘备对峙。

三少深知曹操多疑,便设下疑兵之计。他让刘备在夜间击鼓鸣金,佯装劫营,待曹军慌乱集结,却又按兵不动。如此反复几次,曹操被折腾得疲惫不堪,摸不清刘备军的意图,军队士气愈发低迷。

正面战场上,三少精心布局,利用山地地形设下口袋阵。曹军先锋夏侯渊急于立功,贸然追击,进入了蜀军的包围圈。黄忠一马当先,如猛虎下山般冲向夏侯渊,手起刀落,斩其于马下。曹军群龙无首,瞬间大乱,刘备趁机发动总攻,曹军全线溃败。

曹操听闻夏侯渊战死,悲痛欲绝,亲率大军前来复仇。三少料到曹操会孤注一掷,提前在汉水两岸设下伏兵。曹操率军渡河时,三少命伏兵齐出,上游放水冲垮曹军桥梁,下游截杀败退之敌。曹军陷入绝境,死伤无数,曹操在许褚等人的拼死护卫下才突出重围。

汉中之战以刘备的全面胜利告终,刘备进位汉中王,论功行赏,三少被封为军师中郎将,地位仅次于诸葛亮。然而,三少并未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清楚,曹操虽败,但根基未损,定会卷土重来;孙权也一直对荆州虎视眈眈,刘备集团面临的危机远未解除。

此时,荆州守将关羽听闻汉中大捷,为呼应刘备,擅自发动襄樊之战。三少得知后,心急如焚,深知关羽性格孤傲,此举恐有闪失,立刻建议刘备派人去荆州协助关羽,并提醒关羽提防东吴偷袭。但关羽自恃武力,未把三少的提醒放在心上。

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吓得一度想迁都以避其锋芒。可就在关羽志得意满之时,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最终被东吴擒杀。

刘备得知关羽死讯,悲痛欲绝,发誓要为关羽报仇,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三少苦苦劝谏:“主公,曹魏才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此时伐吴,正中孙权下怀,恐会让曹操坐收渔翁之利。当下应先稳定局势,休养生息,待时机成熟再图大业。”但刘备心意已决,不听劝阻,执意伐吴。

夷陵之战爆发,刘备率领大军气势汹汹杀向东吴。东吴陆逊坚守不战,双方陷入僵持。三少见刘备大军深入敌境,且扎营于山林之间,犯了兵家大忌,再次劝刘备调整部署,以防火攻。然而刘备沉浸在复仇的怒火中,对三少的建议置若罔闻。

不出三少所料,陆逊抓住时机,一把大火烧尽刘备连营七百里,蜀军大败,刘备狼狈逃至白帝城,一病不起。三少随诸葛亮等人赶赴白帝城,看着病榻上气息奄奄的刘备,心中满是忧虑。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和三少,希望他们能辅佐刘禅,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三少望着刘备殷切的目光,郑重承诺。刘备病逝后,三少与诸葛亮殚精竭虑,辅佐刘禅治理蜀国。他们对内推行新政,发展经济,稳定民生;对外修复与东吴的联盟关系,共同抵御曹魏。在三少和诸葛亮的努力下,蜀国逐渐从夷陵之战的惨败中恢复过来,一场新的北伐大计也在三少心中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