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少与诸葛亮一面着手恢复蜀国国力,一面暗中筹备北伐。三少深知,北伐曹魏,人才是关键。他在国内广设学府,选拔良才,不仅培养精通兵法谋略之士,还注重培养内政、水利、农耕等各方面人才,为蜀国储备力量。同时,他还深入研究魏军的战术与装备,命工匠改良蜀国军械,将诸葛连弩进一步优化,使其射程更远、射速更快,又改进了投石车的结构,增强其威力与精准度。
经过数年精心准备,蜀国国力渐盛,军队士气高昂。三少与诸葛亮联名上表刘禅,开启第一次北伐。北伐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赵云、邓芝率领,佯装从斜谷道进攻,吸引魏军主力;另一路由诸葛亮与三少亲自率领,直取祁山。初战告捷,蜀军势如破竹,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纷纷响应,一时间关中震动。
魏国朝堂大乱,魏明帝曹睿急忙派张郃率领五万大军抵御蜀军。三少料定张郃会攻打街亭,街亭乃蜀军咽喉要地,一旦失守,北伐将功亏一篑。他向诸葛亮举荐马谡镇守街亭,却又担心马谡纸上谈兵,亲自叮嘱:“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当道扎营,以阻魏军。”马谡却自恃才高,违背三少部署,舍水上山。张郃率军赶到,断其水源,蜀军大乱,街亭失守。
三少听闻街亭已失,痛心疾首。诸葛亮无奈之下,挥泪斩马谡,蜀军被迫退兵。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但三少并未气馁,他与诸葛亮总结教训,重新规划战略。
不久后,三少得知魏军主力东移,关中空虚,建议诸葛亮发动第二次北伐。蜀军出散关,围攻陈仓。魏国守将郝昭早有防备,陈仓城防坚固。三少命人制造攻城器械,冲车、云梯齐上,郝昭则以火箭、巨石回击,双方激战多日,蜀军进展缓慢。三少又心生一计,派人挖地道入城,郝昭察觉后,在城内横向挖沟截断地道。
眼见久攻不下,三少冷静分析局势,得知魏军援兵将至,果断建议诸葛亮撤军。在撤军途中,三少设下伏兵,成功击杀魏国名将王双,也算有所收获。
回到蜀国后,三少闭门不出,潜心研究战术,日夜翻阅兵书战策。他结合蜀国地形与魏军特点,创立了一套山地作战阵法,可攻可守,灵活多变。同时,他还加强了对军队的训练,亲自示范阵法运用,蜀军战斗力再次得到提升。
经过一番筹备,三少与诸葛亮发起第三次北伐。此次北伐,蜀军吸取前两次教训,稳扎稳打。三少巧用新创阵法,在武都、阴平一带大败魏军,成功夺取两郡,为蜀国拓展了疆土。曹睿大怒,增派兵力,加强雍凉地区防御。
三少明白,要想彻底击败曹魏,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他将目光投向了曹魏后方,派人深入魏境,联络不满曹魏统治的势力,暗中发展内应。同时,他继续整军备战,研发新型武器,一场更大规模的北伐正在悄然筹备,三少决心在这乱世之中,凭借智慧与谋略,改写历史,实现兴复汉室的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