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年价值观研究
- 刘涵慧 王静 吴鲁平等
- 879字
- 2025-02-22 11:20:55
第三节 资料和度量
一 资料收集方法
本章用于检验理论假设的资料,来自2007年5月我们对北京和郑州两个城市中学生进行的“中学生社会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共调查了8所中学,发放14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082份。其中,在北京共发放7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16份,占47.7%。在郑州共发放700份问卷,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66份,占52.3%。就总体男女比例来看,男、女生有效问卷分别占45.4%和52.3%。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高中发放问卷时遇到了一些困难,调查初中学生所占的比例偏高,占69.0%,高中学生占了30.9%。
二 核心概念测量
本文研究的核心概念有两个: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见图5-1)。

图5-1 国家意识与全球意识指标
1.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作为一种政治心理和文化心理,既包含认知层面上个体对国家与个人相互间权利义务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又包括情感层面上的个人对国家、民族拥有的爱憎荣辱的情感,还包括行为倾向上个人为维护国家利益,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做出贡献的意愿。我们将其操作化为民族国家认知、爱国情感和爱国行为倾向三个维度进行测量。
2.全球意识
全球意识有三个基本立足点。其一,承认人类有共同利益;其二,承认文化有共同性;其三,和而不同,多元并存。为了便于分析中学生国家意识与全球意识的具体联系,我们同样把全球意识操作化为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变量。全球认知包括个体对全球化的总体认识和对世界政治、世界经济、多元文化、全球生态环境的了解程度。情感方面的测量则有些难度。一方面,全球意识是伴随全球化出现的时代性意识,在情感的生成方面不会像爱国情感那么清晰和牢固,另一方面全球意识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世界公民意识,因此,本研究把作为世界公民的自豪感作为主要测量指标。行为倾向也将采用情境性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来展开研究(见图5-1)。
三 资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分析采用的是SPSS软件。数据统计主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步,首先分析所选城市的中学生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的总体程度。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北京和郑州的中学生在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这两个方面的表现只在个别指标上有所区别,而在总体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第二步,重点分析城市中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