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痰火内扰,心神错乱
在中医学中,痰火扰心所引发的神志症状临床可见狂躁不安、打人毁物、哭笑无常、不避亲疏等,这一系列表现似乎与以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抑郁症极不相称,更符合中医学中“狂病”的表现,但王老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痰火内扰、心神错乱是抑郁症日久由气郁进一步发展的常见病机之一。其实,在现代医学心理学中关于抑郁症患者情绪的描述中,也指出部分患者表现为具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并非疾病全程表现为情绪消沉,同时伴见入睡困难、睡眠障碍等。据Kesssler等报道抑郁障碍共病焦虑障碍的比例达50%[4]。此类抑郁症患者主要是由于情志不遂,气机郁滞,病程日久,郁而化火,正所谓“五志过极皆从火化”。热伤津液,炼液为痰,痰火扰动心神;或木郁土不达,运化失常,痰湿内生,火邪夹痰浊上扰心神,痰火作祟,变化多端,故临床表现焦虑,悲观失望,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多梦,耳中轰鸣,头晕,头胀,腹胀,口苦,咽有异物感,恶心,小便短赤,或胸脘痞闷,或不寐,或奇怪之梦,或咳喘痰稠,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等症[5]。在上述表现中,王焕禄认为此型患者的烦躁易怒发作程度较重,甚则暴怒不能自控。
临床治疗时,王焕禄选用王珪所创用于治疗老痰怪病的名方礞石滚痰丸加减变化。其经验方药组成为青礞石10~20g,黄芩10g,大黄6g,沉香面1.5g,炒酸枣仁30g,菖蒲30g,清半夏10g,胆南星6g。方中青礞石甘、咸、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安神;黄芩清热泻火;大黄清热泻下,使热从大便清;沉香降气安神;半夏、胆南星燥湿祛痰;炒酸枣仁、菖蒲化痰安神开窍。全方配伍,共奏逐痰泻火、宁心安神之效。若伴肝火旺盛,方中加龙胆草6g,栀子10g,清肝泻火;若肝阳亢逆,加珍珠粉0.6g,生石决明30g,平肝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