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关于静态比较优势与动态比较优势的理论分析

内容提要:

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以追求资源配置效率和国民福利为目标。但资源配置效率和国民福利的改善,既可以是静态的概念,也可以是动态的概念。两者未必会一致。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扩大了市场边界,能够带来更多的专门化和规模化的收益;但也有可能带来分工锁定,阻碍分工地位提升。从产业发展过程来看,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边际部门的发展,培育动态比较优势,以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增进国民福利。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实际上也是比较优势不断变化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过程。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一国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步减弱,新的比较优势逐步加强。这一特点与产业发展过程密切相关。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过程来看,通常是要先经历进口—大规模生产满足国内需求—出口—产业转移的过程。也就是说,具有比较优势承担国际分工的产业是其在国内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的结果,而不是一开始就天生地具备了比较优势。虽然随着分工深化,全球化形成了专门面向海外市场的产业发展模式,但发挥比较优势绝不是固守现有的比较优势,而必须着眼于未来结构演变,培育动态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升级,否则很容易导致分工锁定和导致国际分工地位低下的风险。